來源:齊魯網
2018-11-06 09:40:11
齊魯網11月6日訊 11月5日,在青島薛家島碼頭,歷時31天“探險”歸來的“科學號”科考船緩緩駛入青島母港。
本航次歷時31天,行程5600余海里,圓滿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2018年西太平洋開放共享航次”科考任務,搭載了國內8個單位的25個國家級科研項目,來自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煙臺海岸帶研究所、廈門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等單位的80名科研及人員參加了科考。科考過程中一共完成70個站位的作業,獲取了東經130度全水深的海水溫度、鹽度、密度等觀測數據。
本航次執行首席科學家、中科院海洋所副研究員王錚告訴記者,這次取得的成果還是比較豐富的,包括物理海洋、海洋生物、生態,還有地質。地質方面比較重要的就是,頭一次在這么深的西太平洋放了兩套深海的地質沉積物捕獲器,大概深度在4000多米和5000多米。
“原計劃沿著東京130度斷面,從北向南,一直到北緯2度,沿著馬魯古海峽的斜面做觀測后,正準備去北緯18度斷面的時候,與今年第26號臺風“玉兔”狹路相逢,而“玉兔”也是2018年最強熱帶氣旋。強臺風來襲,大家與船長協商后,決定暫去南邊避風,因為臺風的風圈太大了,即使能過去,也無法作業”。
避風3天后,大家觀察海浪圖,抓住時機,在臺風外圍兩到三米浪圈的范圍內,驅船趕到北緯18度。巧合的是,臺風中心也經過北緯18度斷面,于是“科學”號在臺風外圍,沿著18度斷面,科研人員克服困難,跟隨臺風的路徑,在海洋科考史上罕見的獲得了超強臺風過境后的第一手觀測資料。
“即使躲了3天風,浪還是很大,在臺風兩米浪圈范圍內,船的左右傾斜程度達到了十幾度,放在桌子上的一杯水能瞬間傾倒。”
在海上作業,大風大浪是平常事,單一枯燥的生活也是一大考驗。
記者了解到,在“科學號”上有一個籃球場,可以作為長期海上科考生活的調劑。
科考隊隊長李銳告訴記者,因為籃球場位置高,而且海上風也大,所以籃球經常被扔到海里去。每次出發前,都會帶很多籃球,此次出發前,大概帶了二三十個籃球。
在此次科考中,波浪滑翔器、高頻漂流浮標等一批國產海洋儀器成功進行了海試。大量關鍵海域觀測資料的成功獲取有助于加深人類對西太平洋海洋環流及氣候變異、生物地球化學過程的認識和理解,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
中科院海洋環流與波動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袁東亮表示:“西太平洋的海溫是驅動我們中國大陸季風氣候和臺風最主要的驅動力,今年恰逢是一個中部型的厄爾尼諾,也就是說普通的厄爾尼諾海溫的異常是在赤道的東太平洋,今年的海溫異常是在國際日期變更線附近,這是我們第一次在中部型厄爾尼諾期間,完成了西太平洋全水深的觀測, 所以這個觀測數據非常寶貴,對我們認識氣候異常,對中國季風和臺風的預報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經過短暫的修整后,11月15日“科學號”將再次啟航,“科學號”是我國海洋科考領域的“旗艦”,每年都承擔著很多國家大科學計劃中非常重要的科考項目等,而且每個航次都是開放共享的,會搭載許許多多的科學家和科研部門進行遠洋科考作業。
閃電新聞記者 張磊 孫楊 崔冬梅 王安琪 青島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