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8-12-20 22:00:12
齊魯網12月20日訊 這本美國未來學家阿爾溫?托夫勒的名著《第三次浪潮》,于1983年在中國出版發行。估計連這位未來學家也不曾預料,當時中國的一位年輕人,取了其中兩個字,給自己設計的計算機命名,后來又成為了一個企業的名稱——浪潮集團。
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說道:“當時我們也是感覺說會掀起一個新的浪潮,這個名字起的也就是感覺說一浪高過一浪的,包括現在重新再讀這本書,仍然有很多意義,實際上它里面就談到了我們今天說的大數據,也就是說我們根據這個浪潮,一浪高過一浪,現在叫第四次浪潮了。”1985年,23歲的孫丕恕根據一本說明書和一臺IBM的樣機,仿制了中國第一代微機。如今這臺“浪潮”已經成為骨灰級的“文物”,陳列在浪潮集團的展廳。
改革開放40年,“浪潮”這個名字始終與中國信息技術產業的創新緊密聯系。從仿制第一代微機到研發第一臺小型機服務器,再到攻關第一臺關鍵主機,浪潮完成了從技術跟隨到技術趕超的華麗轉身。與展廳相鄰的全自動化無人工廠,正在生產著用于國家關鍵領域的高端容錯計算機天梭M13。這款計算機由浪潮集團自主研發,具備完全自主知識產權。
孫丕恕告訴記者,“原來的產品全部都是進口的,(面臨著)核心技術 信息安全的巨大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首先要解決國家最關注的信息安全問題,在解決信息安全的過程中,我們要把產品做出來,這里面就有核心的技術。”
改革開放40年,技術創新的智慧之光在山東匯聚,熱潮涌動,光耀世界。和諧號、復興號動車組、“藍鯨2號”半潛式鉆井平臺、“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等,一大批國之重器在此誕生。
山東大學經濟研究院院長黃少安說,重要的大型的裝備制造,可以說是大國重器,是一個國家經濟體系里面的骨干和脊梁,工業的基礎。山東在高端的裝備制造業方面重要的技術創新,支撐著山東經濟,也支撐著中國經濟。
一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說:如果企業的制度和管理模式不對,就不存在真正的科技創新。如果企業的制度和管理模式對了,就會帶來更多的科技創新。改革開放40年,在山東,與技術創新同步的還有管理創新。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