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9-03-05 18:35:03
齊魯網濟南3月5日訊 信息時代,海量數據不斷產生,數據將成為城市的基礎設施,以及衡量城市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那么,海量的數據該怎樣存儲呢?在濟南高新區,有一家專門致力于大數據的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城市數據湖的企業。
走進山東易華錄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研發人員正在對一款云眼鏡產品進行升級調試。研發部部長婁偉貞介紹說:“所謂云眼睛,就是后臺有云計算平臺,前面是智能眼鏡,眼鏡的右上方有一個小屏幕,這個屏幕如果對準一個人,這個人的信息就能在手機APP上進行展示,同時在眼鏡的右上方,也能看到這個人的基本信息。如果這個人是一個嫌疑人的話,眼鏡里邊就會報警。”
從前端識別,到后臺對比,再到信息反饋,整個過程僅需三秒便可完成,高科技的背后正是基于強大的數據平臺和識別能力。
“現在已經不光人臉識別 背影照樣識別 沒有背影 只有兩條腿 照樣識別 能拍到你的雙手 晃來晃去 照樣能識別你 這就是以大數據為基礎的產業化。”公司總經理王海博向記者介紹道。
想要將大數據進行產業化,前提是需要有大量的樣本數據。在城市運轉中,每天都會產生海量的數據,如此海量的數據,勢必需要一個倉庫進行存儲。
“原來的時候,存大數據的倉庫費用太高了,我存不起。我們到一個數據中心去,一看一層樓兩層樓,其實它的計算和網絡部分,連二分之一都占不了,其它的都是存儲。” 公司總經理王海博說:“一般建立一個大數據中心,首先關心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電能不能夠用,電費能不能降下來。比如一個1000PB的大數據中心,它的耗能就相當于 一個中等城市一天的生活用電。“
當大數據作為生產資料和資源、當智慧城市建設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方向時,原有的磁盤存儲弊端開始顯現。高耗能、高成本、存儲周期短,安全系數低,這些因素的存在,決定了不允許在各地建設大數據中心。大數據在產業開發上面臨著不可避免的瓶頸。
山東易華錄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朱梅告訴記者:“作為光磁一體的藍光數據湖,就具備了存得起、存得下、用得好的特點,所以我們把光磁一體的藍光數據湖,作為城市建設的基礎設施標配,這樣一個概念把它提出來”
據了解,藍光存儲技術最主要的優點就是是低耗能。藍光存儲的低耗能是磁盤存儲的千分之三,如果用單純的磁存儲和光磁一體化存儲相比,從建設到運營成本能下降70%到80% 。
公司總經理王海博向記者介紹道:“到2023年,我們推出來的產品,就會達到單張光碟6TB。什么概念呢?整個機柜就壓縮成一個光盤匣。”
存得起、存得下、存得久,正是基于獨有的藍光存儲技術,城市運轉中產生的海量數據得以收集起來,匯聚成一座開放共享的城市數據湖。而“數據湖+”概念的提出,將智慧城市推向了行業發展制高點,在打破資本、數據、和金融孤島的同時,更留下了寶貴的數據信息。
以智慧驅動新舊動能轉換,讓產業智慧化,讓智慧產業化,實現跨界融合化。因為智慧,我們實現城市的全新治理;因為智慧,我們實現世界的暢通互聯。
閃電新聞記者 尚士春 濟南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