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9-04-08 20:37:04
齊魯網臨沂4月8日訊 立志當兵,此生無悔。《烈火中的永生》系列報道,今天一起走近救火英雄趙永一。
清明雖過,哀思無限。救火英雄趙永一的骨灰安葬后第二天,發小們就特意帶著永一最想吃的炒雞和煎餅來祭奠他。
趙永一,1999年出生在臨沂市羅莊區。早些年,大伯參軍入伍,讓他從小就萌生了強烈的軍人夢。初中一年級填寫理想登記表時,他毫不猶豫地寫上了“當兵”二字。
趙永一的姐姐趙艷妮說:“他的心愿, 就是一直想當兵,從小很懂事。”
2016年征兵工作一開始,趙永一興致勃勃地去報名,沒想到因為年齡偏小未能如愿。 第二年,不死心的他再次報名。
臨沂市羅莊區車輞社區支部委員、民兵連長薛春光說:“ 他又找到我,還是想參軍,他參軍意愿很大,經過體檢合格后,他成了一名真正的軍人 。”
“青春有很多樣子,很慶幸我的青春有穿軍裝的樣子。”這是趙永一微信朋友圈的封面。應征入伍時,他將原名趙艷濤改為趙永一,取意“永爭第一”,不負一身戎裝。
車輞社區婦女主任孫蘭彩說:“他自己說,應該是永爭第一,他當時當兵的時候,跟他的小伙伴就說,我就想去當兵,立個一等功回來。”
帶著青春的憧憬,趙永一迅速投入到火熱的軍營中。訓練場上,他自我加壓,苦練內功;火場上,他永爭第一,沖鋒在前。從2017年夏天參軍到犧牲,趙永一都沒有再回過家鄉,但他每次執行任務回來,都會給媽媽報平安。
趙永一的媽媽王艷說:“他總是安慰我,都是給我報喜,從來沒有說有什么危險性。”
今年2月,發小楊明明來到四川看望趙永一,才得知在火海中摸爬滾打的趙永一已經多次負傷。
楊明明說:“出十次任務,得有八次受傷。”
楊明明清楚地記得,那次短暫的見面分手時,趙永一哭了,那是楊明明第一次見趙永一哭,也是唯一一次,那一面也成了永別。
這是趙永一在發小群“夜空中最亮的星”里發的一小段視頻,年紀輕輕的他,雙手已經布滿老繭、掌紋指甲中總有洗不掉的黑灰,發小們看了心疼不已,都勸他早點退伍回家,可趙永一卻執著如一。
社區居民趙浩杰說:“他這個人特別專一,非常堅定地告訴我,我還不想回去,我還沒有過夠軍營的生活,我還想繼續,我還想加入中國共產黨。”
山高路遠,風雨兼程,趙永一沒有忘記初心。在四川涼山州木里縣森林火災撲救中英勇犧牲后, 趙永一被追記一等功,追認為中共黨員。
得知趙永一犧牲的消息,他的初中班主任劉曉翠寫文悼念:當很多同學當初的理想真的成為當初時,你依然執著,夢想成真,卻成永恒。
趙永一媽媽王艷說:“保家衛國,為咱光榮,真是沒給咱丟臉,但是我失去他,我也是光榮的,很自豪。”
赴湯蹈火、獻身使命。這個愛彈吉他,卻總也洗不干凈手的大男兒和他的戰友們,已經成為夜空中最亮的星。
本臺評論:弘揚沂蒙精神 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趙永一來自革命老區、沂蒙精神的發源地臨沂,是一名90后。歷史上,“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沂蒙精神,引領了無數英烈;在今天,沂蒙精神依舊鼓舞著青年英雄。趙永一的英勇壯舉告訴我們,沂蒙精神已在他身上代代相傳,熠熠生輝。今天,我們學習英雄的精神,更要讓沂蒙精神傳承到每個山東人,尤其是年輕人身上,要讓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煥發出的“紅色基因”永續永存,綻放出更加絢麗的新光彩。
閃電新聞記者 陳琛 崔真真 郝愛印 王懷森 劉桂秋 丁振年 臨沂臺 明志 鳳銀 臨沂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