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9-10-01 22:23:10
齊魯網10月1日訊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專題片《主人翁 逐夢路》9月30日起,每天晚間在山東衛視播出。通過一個個生動而深刻的感人故事,聚焦山東70年來的滄桑巨變、輝煌成就,獻給所有為新中國70年做出貢獻的奮斗者。10月1日晚《主人翁 逐夢路》播出第二集。
1949年9月下旬,距開國大典只有十幾天的時間,距離北京幾百公里外的山東,正在經歷著一場十分罕見的大洪水。
山東黃河河務局原局長 葛應軒
山東黃河河務局原局長葛應軒說:“要在濟南決口的話,濟南市大明湖(水位)25(米),這地方(黃河)水位是35(米),差10米,一開口不都呼隆呼隆灌進去了。”
1949年9月22日,黃河濼口水文站迎來了建站30年來最大的一次洪峰,水漫壩頂,多處告急。沿黃39萬軍民,苦戰40個晝夜,洪水終于平息。肆虐了幾千年的黃河水害,第一次在人民面前低下了頭。
治理黃河歷史資料
清華大學黃河研究中心主任張紅武說:“人民治黃,也就是我們共產黨領導治黃是從我們山東開始的,從新中國之前,1946年就開始了,所以當時來講我們對黃河,尤其是山東人民對黃河還是比較害怕的,因為它過來以后,基本上是一個泛濫的(狀態),但是黃河對我們來講,帶來了不可分割的這種關系。”
葛應軒在黃河邊走走看看
今年86歲的葛應軒,退休前是山東黃河河務局局長。跟治理黃河打了一輩子交道的他,每逢汛期來臨,都習慣性地到黃河邊上走走看看。葛應軒說:“黃河來到山東這160多年,在山東決口的就有140多次,這不是三年兩決的問題,差不多大水大決,小水小決,來水就決口。”
治理黃河水患,是新中國在追夢過程中,必須跨越的一道溝坎,渡過的一道難關。所有的黃河流域來水必須通過山東入海。山東的任務就是寬河固堤,沒有地方弄石頭,我們怎么辦呢?
濟南黃臺山舊址
今天的黃臺山,從外面來看已經很難看出山體的模樣。上個世紀50年代,黃臺山高60米,方圓十幾里。因加固黃河險堤需要大量石料,幾十萬建設大軍連年奮戰,把黃臺山上的石料一塊塊運到黃河大堤上。
山東黃河河務局原將山石料廠副廠長張文寶說:“這個山是我們自己打眼、自己放炮、用肚子頂、用肩扛,硬硬地把黃臺山開完了。”
治理黃河歷史資料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70年間,黃河共進行了3次大復堤。對這一浩大工程,僅山東人民就肩挑人抬完成14億多土方,加固堤壩800多公里。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院長姚洋說:“我們的很多水利的基本建設都是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完成的,直到今天我們仍然在享受著那個時候給我們留下來的這些遺產和資產。”
閃電新聞記者 張衍峰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