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9-10-08 07:43:10
嘿!醒醒上班啦!
您的國慶長假模式已結束,請快速進入工作狀態!
起床不清醒?
洗腦神曲唱起來!
早晨起床~
擁抱太陽~
讓身體充滿~
燦爛的陽光~
滿滿的正能量~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節后第一天迎接大家的是怎樣的天氣吧。
今天白天到夜間,魯西南地區天氣多云轉陰,其他地區天氣多云轉晴。半島地區北風5~6級陣風7級轉南風3~4級;其他地區北風轉南風3~4級。
夜間最低氣溫:半島內陸地區5℃左右,魯西北的東部、魯中山區和魯東南地區8℃左右,其他地區11℃左右。
最高氣溫:魯西南地區24℃左右,魯西北的東部和半島北部地區18℃左右,其他地區22℃左右。
山東省氣象臺于10月08日06時00分發布大霧黃色預警信號:目前,德州、聊城、菏澤、濟寧和泰安、臨沂、日照的部分地區已出現能見度低于500米的濃霧天氣,局地能見度不足200米。預計今天上午,上述地區濃霧仍將持續。所以要出門上班的小伙伴們注意啦,請瞪大雙眼!
寒露
氣冷疑秋晚,聲微覺夜闌
今天是24節氣中的第17個節氣——寒露。我國古人根據對大自然的觀察,將“寒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意思是說,天氣已進入深秋,大雁南飛且雀鳥也減少了活動消失在人們眼前,而蛤蜊往往會為了曬太陽而飄逸到岸邊;菊花正在深秋綻放,正是重陽節登高賞菊的好時節。
【農事】
雨季結束,天氣睛朗,日照和干燥對谷物的最后成熟與秋收儲存可謂大大有利。因為華西秋雨、熱帶氣旋等氣象活動,海南和西南地區甚至江淮、江南地區往往連口秋雨連綿,對秋收、秋種等農業活動造成不良影響。加緊搶收永遠是對抗天氣突變的最好手段,“寒露不摘棉,霜打莫怨天”,應趁著天睛之時迅速采收。在華北平原,這個時候應該搶收甘薯。如果不根據天氣情況抓緊時間收獲,等到早霜到來,在地里的薯塊就會因為經受了過久時間的低溫,受到凍害而“硬心”。
【飲食】
寒露時節,氣溫由涼爽轉為寒冷。這個時節養生應養陰防燥、潤肺益胃,民間有寒露吃芝麻”的習俗。芝麻,具有健脾胃、利小便、和五臟、助消化、化積滯、降血壓、順氣和中、平喘止咳、抗衰老之功效,還可以治療神經衰弱。在北方地區,與芝麻有關的食品都成了寒露前后的搶手貨例如芝麻酥、芝麻綠豆糕、芝麻燒餅等時令小食品。
【養生】
到了寒露時節,就不要再赤足穿涼鞋了,要給予足部保暖。傳統中醫學認為“病從寒起,寒從腳生。”由于足部是足三陽經脈以及腎脈的起點,這個部位受寒,寒邪就會侵入人體,對肝、腎、脾等臟器造成傷害。現代醫學理論也證實了足部保暖對健康的重要性。足部僅有血管末梢,血流量少,循環差,腳的皮下脂肪又很薄,因此足部對寒冷比較敏感,一定要做好足部的保暖工作。
1選擇保暖效果好的鞋襪、透氣的鞋墊。
2要注意不要久坐久站,經常活動肢體,以促進血液循環。
3每天臨睡前,最好用熱水泡泡腳。
【諺語】
1、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
意思是說:白露節氣一過,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體;寒露節氣一過,應注重足部保暖。 “寒露腳不露”指出寒露之后,要特別注重腳部的保暖,切勿赤腳,以防“寒從足生”。由于人的雙腳離心臟最遠,因此血液供應較弱,而人腳脂肪層又薄,保溫性也差,一旦受涼,就會引起毛細血管收縮,從而使纖毛運動減弱,造成人體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因此在深秋季節和寒冷的冬季,需要采取御寒措施,以預防寒氣入侵。
2、寒露不摘棉,霜打莫怨天
寒露時節,應趁天晴抓緊采收棉花,如遇降溫早的年份,還可以趁氣溫不算太低時把棉花收回來。江淮及江南的單季晚稻此時即將成熟,雙季晚稻也正在灌漿,此時要注意間歇灌溉,保持田間濕潤。
閃電新聞記者 王雨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