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9-10-26 23:50:10
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26日訊 “搬家啦”,上午九點四十分左右,濟南市長清區黃河灘區遷建入住儀式領到沉甸甸的“金鑰匙”。一手領到“金鑰匙”,一手接過裝裱的“福”字。現場喜慶熱烈的掌聲,讓剛剛領到新家鑰匙的灘區居民笑得合不攏嘴。
領到新家鑰匙,如愿搬進新房,實現了安居夢,今天上午,濟南長清區黃河灘區歸德街道崇德小區近1500余戶村民喬遷新居,據悉這也是全省黃河灘區規模最大的一次性搬遷。
“六層帶著電梯,又有雙氣,又有電梯,感覺到很爽,很好!”在崇德小區A區,閃電新聞記者遇到了外遷的原杜圈村村民杜家水,為了入住新居,他購置了不少家當,他選擇的是114平米的新房,據悉一期工程總計有33平米、38平米、66平米、76平米、114平米、132平米、152平米等七種戶型,其中33平米、66平米是上級撥付的配套資金所建設,如果村民想選擇更好的住房條件,只需要繳納很少的資金,就可以根據相關規定選擇更大一些的戶型。 “說能領鑰匙了我就趕緊領了鑰匙,搬了過來,最起碼出入方便,條件太好了,原來交通不大好,干買賣沒人上那邊去,偏僻,誰上那里去干買賣去。”說起曾經的老房子,這次外遷的杜圈村村民杜立勇回憶,因為位置偏僻,杜圈村很少有外人進入,孩子們長大后,也選擇了離開家鄉外出謀發展。
“政府操這么大心,還能不高興嘛,是吧?國家都投入這么大財力,人力的,得積極配合啊。”今年67歲的杜振海是杜圈村村民,記者今天遇到他時,他正在將家具搬到新居,談起原來的老房子,他感慨地說,終于告別了那種一遇大風塵漫天,大雨天里看地基的生活了。
歷史上的老灘區,黃河屢次改道,留給村民的記憶里,只有不斷地夯臺筑土,才能減少水患的侵蝕,即使這樣,房子也得10多年翻蓋一次。
“老百姓那個時候就說,三年墊臺,三年存款,三年蓋房,三年還賬,一說蓋房子,就非常頭疼,所有的積蓄,都放在蓋房子上了 。”在灘區的魏莊村,外遷村民魏振水告訴記者,那個時候誰家經濟條件好,只需要看看房子下的夯臺,就知道了,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黃河極容易泛濫,外面的姑娘很少會嫁進灘區里的村莊。如此惡性循環,使得不少村民外出尋找生路。
在灘區記者看到,還有不少村民正在陸續搬家,魏莊村村干部告訴閃電新聞記者,全村一半多的老百姓已完成搬遷。在現場閃電新聞記者發現,不少房子上寫著“才收、王收、路收”等字樣,據悉凡是標注著這些字樣的老房子,就意味著已經被回收利用的商家預定下來了,接下來他們將會對老屋的門窗、房梁、磚瓦等,拆解下來進行二次的回收、利用。
故土難離,記者在灘區魏莊村采訪時看到,還有不少村民正在收拾家當,準備搬離故居,臨走前還不忘回到曾經居住的老屋,再看一眼。安土重遷的灘區村民,對即將拆遷的房子,眼神里流露出不舍。
“在這里待了六十多年了,我娘家是杜圈村的,都是在這一塊的,永遠是這里長起來的,咱說實在的,永遠是在這里長起來的,永遠是這里長起來的。” 在魏莊村,眼看即將搬離,年逾五旬的杜作榮眼含熱淚地告訴閃電新聞記者,明天他們全家就要搬到新居了。
“上了年紀了怕冷,搬過來挺好,是吧,咱得往前走,往前看。”杜作榮告訴閃電新聞記者,這次搬家他們只搬走了電冰箱,其它家里的家電都是新購的。
新居周圍有商超、有孩子上的幼兒園,中小學,嶄新的柏油路、規整的小區環境,樓里上下電梯,初來乍到的很多村民都很好奇。
根據遷建工作要求,外遷安置工程涉及歸德、孝里2個街鎮63個村4.2萬人,占全省外遷總人口的31%、濟南市的56.2%。目前二期工程已封頂,正在進行樓梯內外粉刷,預計今年年底完工,明年6月份完成搬遷。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