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3日訊 近年來,山東通過實施“村村都有好青年”選培計劃,各地涌現出一大批年輕有為有擔當的好青年。在東營市經濟開發區,就有這樣一個年輕人,十多年前他是優秀士兵,如今,他和團隊建起數千畝對蝦養殖車間,打破了當地養殖戶“靠天吃飯”的局面。
東營市經濟開發區東靠大海,從上空鳥瞰,正東方向緊鄰海岸的陸地上,數萬畝池塘在陽光下閃閃發亮,其中2萬多畝為東營市三角洲養殖繁育有限公司所有,絕大部分承包給附近村民。他們就依靠這一方方水塘養殖南美白對蝦為生。
趙龍是養殖公司的總經理,和這里的養殖戶不同,趙龍曾經走出過鄉村,當過兵,期間連續2年獲得優秀士兵榮譽。退伍后,趙龍在城里找到了工作。但最終,他選擇回到鄉村。盡管在城市里工作環境更舒適,但趙龍不甘心,“我在城里打了一年多的零工,感覺自己還有很多的可能。就想再回家鄉闖一闖。”
后來,趙龍進入養殖公司,搞起了南美白對蝦養殖。老劉是趙龍公司池塘的承包戶之一 。眼下,每天都有對蝦出塘,老劉盼望今年有個好收成,但這幾天,水面上總有死蝦漂浮。老劉告訴記者,進入8月,天氣越來越熱,高溫又極易誘發倒藻,也就是池中藻類的大面積死亡,從而導致水質發生突變,影響到蝦的生長,導致大面積死亡。“這就等于靠天吃飯。”
養殖戶老劉提到的靠天吃飯,趙龍深有感觸,這個問題已經困擾當地養殖戶多年。由于池塘露天沒有遮蔽,很大程度上受到氣候溫度的影響,大風大雨、氣溫的變化極易對水質產生影響,從而制約蝦的產量和養殖戶收益的提升。
“頭些年臺風,因為下雨量比較大,排水不及時,造成缺氧,也造成了我們蝦大面積的死亡。”趙龍告訴閃電新聞記者,蝦的大面積死亡,也使得養殖戶當年收益下降不少。
怎么才能最大程度控制蝦死風險從而提升收益?趙龍把問題記在了心里。2017年,趙龍開始帶著團隊四處考察觀摩,到中國海洋大學找專家學習,籌備一年多后,在原來外塘邊上,14個標準化養殖車間建成,東營當地工廠化養殖對蝦的空白被趙龍團隊打破。
“這么一來,可以說是再不‘靠天吃飯’了。”蝦生長的環境由原來的露天池塘變成了溫度可控的車間(大棚),“不受外界的因素影響”,天氣、溫度對蝦的生長環境影響減到最小。趙龍告訴記者,因為水溫的原因,傳統外塘只能溫度適宜的5-9月養殖,而工廠化養殖的模式下,大棚里安上了暖氣和增氧機,還可以實現每年9月至次年5月的反季節養殖。這樣一來,大棚養殖每畝的產量至少是外塘養殖的100倍左右,2000平方米水域一年就能夠創造純利潤1000萬元以上。相比傳統方式,收益大幅提升。
在冬天實現反季節養殖,不僅給公司創造了可觀的收益,也給附近養殖戶提供了冬閑時再就業的機會。目前,趙龍的公司已為120余人提供就業機會。
如今,趙龍想讓自己的創業經驗帶動更多鄉親致富,今年上半年他主動報名東營區農村后備干部公開選拔,現在已任職東營區六戶鎮西六戶村支部書記助理。“也是想通過自己的這些年的積累,回到家鄉,為家鄉產業(發展)服務。也帶動更多的年輕人回家鄉創業,想讓他們看到現在的家鄉建設得也很美好,有很多的機會。”趙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