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6日訊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山東不斷加大對齊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的挖掘、整理和闡發力度,讓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現代生活,煥發勃勃生機。
古代文獻典籍,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從“孔府檔案”到全球漢籍合璧,山東近年來實施了一系列古籍保護和整理項目,其中被列入國家重點文化工程的“全球漢籍合璧”項目,通過與海內外高校、藏書機構的合作,已完成對1110個境外圖書館的調查,累計回歸珍稀漢籍598種,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山東大學講席教授、全球漢籍合璧工程首席專家鄭杰文告訴記者:“我們估計有1萬種古書和別的文獻,是我們中國大陸境內所缺藏的。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經過比對,精準地把這一萬多古籍回歸過來,建構中國古典文獻的完整系統,這樣就為我們這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打好了堅實的資料基礎。”
在摸清家底的基礎上更好地傳承發展,山東加快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示范區建設,孔子博物館、世界儒學文獻資料收藏中心相繼建成使用,積極搭建交流平臺,外引內培高端人才,對儒學為代表的優秀傳統文化研究闡釋、正本清源。推動形成學術研究高地的同時,還立足豐厚的傳統文化資源,不斷挖掘重大題材,打磨舞臺藝術精品,講好中國故事。
再過幾天,由著名導演張繼鋼領銜、省話劇院打造的新版話劇《孔子》就要舉行首演,這部劇歷時三年創作,五易劇本,將用全新的舞臺表達手段,呈現孔子超越時代、歷久彌新的偉大思想。
新版話劇《孔子》導演張繼鋼告訴記者:“創作話劇《孔子》,事實上是我們在藝術上進行了一次藝術探險,大家可以看到很大型的管弦樂團、大型的合唱團、大型的舞蹈團,手段豐富,境界單純,整場演出就像孔子形容詩經那樣思無邪。”
山東省話劇院院長董旋表示:“孔子是中國的,他同時也是世界的,我們希望他在舞臺上的藝術形象,與這個時代同在,與世界同在。”
從登峰到落地,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成果,舞臺上看得見,生活中也摸得著。今年,山東20家博物館組成聯盟,通過ip授權、智能平臺定制,讓優秀文化、文物資源活起來,成為一件件融入大眾生活的文創產品,也逐步積聚起文化產業發展新動能。
山東博物館與孔子博物館聯合推出的重磅展覽《衣冠大成》還未正式開展,就有60多種展覽相關的文創產品面世。“文曲喵身上穿著的是明代衍圣公穿的赤羅朝服,戴的是五良冠,五良冠是國家一級文物。這里面還有一個典故,孔子曾經彈古琴助貓捕鼠,我們現在做展覽就是文創先行,跨界聯手,將文物、文化資源以各種豐富的存在形式融入人們日常生活中。”山東省博物館副館長盧朝輝向記者介紹到。
目前山東已經搭建起多領域、多樣化的文化傳承普及、傳播載體,尼山書院、儒學講堂、文化體驗演出活動遍地開花,傳統文化進入校園、進入鄉村社區,流淌進家家戶戶,煥發勃勃生機。
此外,山東還堅定文化自信,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擦亮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國際孔子文化節等高端國際峰會品牌,加強海外文化陣地建設,持續擴大齊魯文化傳播力和國際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