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9日訊 土地里能長出什么東西來,這個大家都知道,肯定是小麥、玉米、花生等農作物。可是,濟寧泗水小伙張永朋卻用了8年的時間,在地里種出了常人想不到卻是生活中最常用的東西---椅子。
每把椅子由一棵樹組成,用樹根組成椅子腿,用樹干組成了坐墊和靠背扶手。在植物的生長過程當中,人為干預,讓它自然長到一起,比中國榫卯結構做出來的家具還要結實。
說起種椅子的初衷,張大哥說,他在藝術公眾號的一篇文章當中,看到一個外國的朋友,用樹木種出來一把椅子,當時眼前一亮,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做出這樣的嘗試。
有了想法之后,張永朋很快就跟家人交流了自己的計劃。當張永朋說出自己的想法時,卻被種了一輩子果樹的老父親當頭潑了一盆冷水。張永朋的父親有著豐富的果樹管理經驗,但是對種椅子,完全是陌生的。第一年,父子倆實驗了十幾種樹種,做了二十多個實驗,都沒有成功,成功率是零。最開始張永朋選擇的是果樹,像是蘋果樹、梨樹、石榴樹,但都因為樹的特性沒有種植成功。最終他選擇了柳樹和榆樹,這兩種樹的可塑性和剪掉樹枝后的萌芽狀態更符合種椅子的需求。
這一種就是八年,現在在張永朋果園里看到的都是六年前種下的第三批實驗的樹。選合適的樹種難,找到正確的造型方式更難。據張永朋的父親介紹,為了讓種下的椅子更堅固,必須實現兩根以上樹干相纏繞,最終合二為一。到這道工序的操作難度卻很高,對樹枝的選擇還有纏繞時的力度都有講究。只要其中一個環節出問題,這把種了六年的椅子就報廢了。
盡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椅子的成品率卻不到百分之八十。長成型的椅子還需要經歷用十多種工具進行修剪、打磨、上漆等一系列后期加工。這些工作都是由有張永朋手工完成,也需要好幾個月的時間,最終才能做出一把合格的椅子。
值得一提的是,在種植和后期處理的過程中,張永朋始終堅持著環保、安全的理念。凌晨四點到種植地,路燈不亮沒回過家,早出晚歸滅蟲、除草。后期加工過程中,不使用膠水和油漆,手工打磨拋光,最大限度保留椅子原生態的美。
面對這么多困難,張永朋卻說,“種植過程是熱愛它的過程,全情投入的過程,其實還是挺享受的。”就是帶著這樣的一份初心和熱愛,首批一共做出了8張椅子,他現在最大的夢想就是把種椅子這件事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