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2月25日訊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黨中央的莊嚴承諾,涌動在齊魯大地久久為功的生動實踐中。按照“2016-2018年基本完成、2019年鞏固提升、2020年全面完成”總部署,山東咬定總目標,科學謀劃、分類實施、盡銳出戰,到2020年底,現行標準下,山東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向黨中央和全省人民交出了合格答卷。
星光不問趕路人,時光不負有心人。在脫貧攻堅戰場上,山東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毅力,扎實推進脫貧攻堅各項目標任務有序完成。到2018年底,全省累計減貧251.6萬人,8654個省扶貧工作重點村全部退出,基本完成脫貧攻堅任務。錨定增收這個穩定脫貧的關鍵,過去五年,山東總投資315億元,實施2.56萬個產業扶貧項目;同時,累計培訓貧困勞動力44.3萬人次,平均每年有40多萬貧困人口實現就業。興產業、擴就業,讓淄博淄川區的張志喜每月有了4000多塊錢的穩定收入,他工作的香菇生產基地,是當地扶貧產業項目,每年不光給村民土地流轉分紅,還通過技能培訓,讓周邊貧困戶成為職業農民。
“堅持以產業振興帶動扶貧,近幾年來輻射帶動周邊115個村的2086戶農戶種植蘑菇,年收入平均收入增長2萬多元,幫助貧困人口3601人脫貧。”淄博市淄川區七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張世忠介紹。
山東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三大攻堅”的決定性戰役,從組織保障、政策供給等方面架構起脫貧攻堅頂層設計的“四梁八柱”,制定“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圍繞行業扶貧出臺25個專項實施方案和23個工作意見。坦途不歇腳、重擔不歇肩,在2018年基本脫貧后,2019年,山東又聚焦“沂蒙山”“黃河灘”“老病殘”這些難啃的硬骨頭,打響殲滅戰,落實“四個不摘”要求,深化扶貧政策,鞏固脫貧成果。今年這個春節,鄄城縣舊城鎮22個灘區村的2萬多名村民,告別土臺子、水洼子,來到5米多高的新村臺,在新家里過年。
“現在也不上水了,也不愁吃了,也不愁喝了,現在的生活比那時候生活高級了。”灘區群眾王靈芝說。
艱難方顯勇毅,磨礪始得玉成。錨定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困難群體,山東統籌調配全省資源,逐年加大資金投入。從2017年開始,省級以上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向“4個2”(菏澤和臨沂2個市、20個脫貧任務較重縣市區、200個重點扶持鄉鎮街道、2000個省扶貧重點村)重點區域傾斜,4年累計投入97.7億元,占全省的71.3%;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姿態,過去兩年,選派萬名干部下基層,實現扶貧重點村“第一書記”全覆蓋。
除黃河灘區27個外遷社區全部遷建完成外,織牢防止返貧的社會保障體系,截至2020年底,全省190.2萬脫貧享受政策人口中有86.1萬人納入低保;累計改造貧困戶危房15.9萬戶;搭建的資助政策體系,讓87.3萬人次貧困家庭學生受益;農村飲水安全攻堅,8654個省扶貧工作重點村全部實現村村通。貧困發生率降到基本“歸零”。
山東省扶貧開發辦副主任宋文華表示:“我們將緊緊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設立5年過渡期,過渡期內保持幫扶政策、幫扶力量、資金支持總體穩定,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加強產業扶貧項目運營管理,確保貧困群眾穩定脫貧不返貧。”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山東又把鄉村振興和鞏固脫貧統籌謀劃,圍繞規劃、土地、人才等10個方面,制定24條具體措施,未來5年,將著力推動領導體制、工作體系等轉型,圍繞“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總要求和“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總目標,卯足牛勁牛力,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擘畫的藍圖,奮力前進。
閃電新聞記者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