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3日訊 位于濟南市槐蔭區的山東匡山農產品綜合交易市場,日平均蔬菜交易量可達200萬公斤,是濟南最大的蔬菜交易場所。近日,記者調查發現,這個蔬菜交易市場的蔬菜農藥殘留檢測存在很大監管漏洞。
根據2020年4月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印發的《山東省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食品安全管理規范提升活動實施方案》要求,市場開辦者查驗入場食用農產品的可溯源憑證和合格證明文件,并留存查驗記錄。無法提供合格證明文件的,須經市場開辦者抽樣檢驗合格后,方可進入市場銷售。
7月30日早上5點,天剛蒙蒙亮,山東匡山農產品綜合交易市場入口車水馬龍,很多運輸蔬菜的車輛正在排隊過磅。記者發現在山東匡山農產品綜合交易市場入口處,運送蔬菜的商家都沒有提供農產品的合格證明文件,市場入口處的工作人員也沒有組織抽樣檢測。
不需要產品合格證明,一車車蔬菜就直接進入了市場交易區。
到早上7點,像白菜、茄子、西紅柿等大眾菜品幾近銷售一空。這些蔬菜能否不經過農殘檢測就可以銷售呢?匡山農產品檢測中心的工作人員是這么回答的:芹菜要做完檢測再進場,這邊規定的是高風險的農產品。其他的正常抽檢就行,差不多一周一次吧。
按照這位農產品檢測中心工作人員的說法,在山東匡山農產品綜合交易市場,蔬菜沒有合格證明文件,也可以先入場銷售,然后他們再隨機抽檢。那么,已經賣出去的蔬菜一旦檢測出問題,這個交易市場又是怎么處理的呢?在匡山農產品檢測中心門口公示欄里,記者發現,從7月13日到7月25日13天的時間里就有6批次產品抽檢不合格,農藥殘留超標。根據公示名單,記者找到了其中兩位蔬菜經銷商,商家是這么說的:“賣了,上哪再找去,上哪再追去?賣了就賣了,賣了就無所謂了。”被檢出高農殘的蔬菜大都已經銷售出去甚至早就上了市民的餐桌,追回幾乎不可能。在山東匡山農產品綜合交易市場,原本用來規避高農殘風險的《山東省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食品安全管理規范提升活動實施方案》顯然成了一紙空文。針對這種情況,濟南市槐蔭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匡山市場監督管理所卻給出了這樣的解釋:“規定是產地證明或者合格證明材料,交一個就行。我們現在只要求產地證明,這個東西進場你就不要管了,你買了他的菜你現在唯一的要證明他賣給你了。這是最主要的,先追溯到。”
當記者問到買走了你們再去抽檢,如果不合格怎么辦時,濟南市槐蔭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匡山市場監督管理所是這么回復的:“按照你這個邏輯,是不是每一粒米都得檢測一遍。”
編后: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問題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食品安全監管須臾不可放松,其工作責任重于泰山。而通過記者的調查,濟南市槐蔭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匡山市場監督管理所在監管上卻有形式主義之嫌。希望濟南市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能夠直面問題、夯實責任,完善監管體制機制,強化監管執法,構建食品安全長效機制,切實守護舌尖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