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8日訊 在山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四樓報告室,山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醫師孫曉光指著一張折疊床若有所思:“去年年底濟南疫情防控期間,我們檢測人員就睡在這里?!边@是他們與疫情戰斗的“印跡”,刻進了每個人的心里。
作為傳染病病毒檢測人員,疫情三年也是孫曉光和同事們不斷與病毒“相互較量”的三年。
出發:大年初七,帶著14箱物資奔赴鄂州
2020年1月31日清晨,大年初七,山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派出由孫曉光、林彬、吳巨龍、李巖四位隊員組成的山東援湖北鄂州疾控應急檢測隊,協助當地開展新冠肺炎病例實驗室檢測工作。應急檢測隊是山東省援助湖北第二批醫療隊組成部分,也是山東省第一批支援湖北抗疫一線的疾控隊伍。四人都是長期從事病毒學檢測的業務骨干,由孫曉光擔任隊長。
雖然早已遞交了“請戰書”,但他們在臨行前一天才接到通知。時間緊任務重,他們在同事的幫助下,幾乎把省疾控中心的應急倉庫“掏空”,準備了防護服、N95口罩、移液器等14箱防疫物資。
來不及顧慮和擔心,孫曉光和隊員們乘坐高鐵緊急從濟南出發,先到武漢,再去鄂州。“大家都不知道以后會發生什么,每個人心里都沒底,但我們就是干這個的,不能怕,不能退縮。共產黨員就得沖到前面去。”
從武漢到鄂州一路走來,靜靜的車站、空空的馬路、每個路口的關卡,見證著那段時間的不同。
迎戰:奮戰58天 大海撈針尋病毒
真正來到疫情“震中”才發現,實際情況比孫曉光預想的要嚴重得多。抵達鄂州的第二天,他們一大早就出現在了鄂州市疾控中心的實驗室。孫曉光帶領隊員們,與當地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員一起,梳理了可能存在的安全風險,排查生物安全隱患,安裝調試了核酸提取儀和熒光定量PCR儀,同時整體設計實驗流程,確保檢驗準確無誤和操作安全,為鄂州市疾控中心建立了一個能夠安全、高效開展新冠病毒檢測的實驗室。
實驗室建好了,最令他們“頭疼”的是防疫物資短缺的問題。雖然不直接接觸患者,但他們卻是“離病毒最近的人”,每天接觸的都是可能帶有活病毒的標本,尤其是前半個月,每天的樣本都有一半的陽性率。接收、分揀、編號、加樣、檢測,每一個實驗環節,都有感染病毒的風險。
孫曉光和同事正在進行病毒標本檢測
防護裝備不足,孫曉光和隊友們一起想辦法克服。為了盡可能節省防護裝備,他們決定將輪班時間延長,每次在實驗室都是五六小時起步,不吃飯不喝水不上廁所,避免耽誤時間和浪費防護裝備。一輪工作下來,每個人就如同“蒸了桑拿”。
尋找病毒的蹤影,撈出“漏網之魚”,猶如大海撈針,需要做大量的核酸檢測。一批樣本處理完畢,另一批樣本又送了進來,孫曉光帶領應急檢測隊幾乎連軸轉,加班加點成為常態。讓孫曉光記憶最深刻的一次就是鄂州市第一例待出院的確診病例,“晚上11點多送來核酸樣本,我們第一時間投入檢測,經過幾個小時就拿到核酸陰性結果,以最快的時間為臨床診斷提供了依據,這例病人在第二天一早就出院了?!?/p>
在鄂州奮戰58天,當地疾控中心的病毒檢測能力有了十分顯著的進步。當時全部是單管核酸樣本,他們從最初每天檢測幾十份、一百多份,提升到后來的每天幾百份,效率大大提升。
孫曉光對鄂州市疾控檢驗人員培訓
除了在實驗室的檢測工作,孫曉光還會依照當地疫情防控指揮部的安排,到鄂州市所轄40余個鄉鎮衛生院及留觀點,對醫護人員進行采樣培訓。因為鄂州市沒有區縣一級的疾控中心,疫情剛發生時很多鄉鎮衛生院的醫護人員采樣經驗幾乎為零。他們耐下性子,一點點給基層醫護人員演示,讓基層醫療機構的采樣過程逐步規范起來。
“拼了,自己能出多大力就出多大力?!?8天,孫曉光和隊友們一天沒有休息,盡早地將疫情控制住,這是孫曉光在心里最樸素的想法。
檢測隊中年齡最小的李巖,是唯一的90后,“因為我年齡最小,光哥和我一組,一直對我很照顧,在檢測過程中,有什么問題他都會第一時間沖上去處理。他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的老毛病,但一直在咬牙堅持?!崩顜r告訴記者。
到達鄂州之后,孫曉光才得知妻子已經懷了二胎,驚喜之余,孫曉光對家里多了一份牽掛。“但是顧不上了,只能先把這邊的工作完成。”
58天,他們和鄂州市疾控中心的人結下了深厚的情誼。最后一周,孫曉光飽受牙疼的折磨,當時沒有辦法看牙醫只能忍著,聽說這事后鄂州疾控很快送來了各種藥物,讓孫曉光心里很暖。回到濟南后,孫曉光和隊友們往鄂州寄去了德州扒雞,讓他們也嘗一嘗山東的特產。
前行:研究新技術平臺 面對未知更從容
三年來,除了鄂州,孫曉光還支援過煙臺、威海、濱州、菏澤等地的核酸檢測工作。在曹縣駐點時,當地的工作人員對于一些流程并不熟練。孫曉光到了之后給當地人員進行了一遍系統的培訓,幫助當地從檢測人員素質和技術都進行了更新,到孫曉光離開時,曹縣當地也已經完全可以獨立高效地完成檢測任務了。
孫曉光離開鄂州后,鄂州市疾控中心建了新的大樓和實驗室,購置了新的儀器和設備,硬件設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現在再發生突發狀況,他們肯定不需要支援了。”
疫情三年,從最初的單管核酸檢測,到后來的混管;從最初的至少五六個小時才能出結果,到現在的兩個小時就可以出結果;核酸檢測技術不斷更新,速度越來越快,價格也一次次下降。“以前到了哪里支援,當地連像樣的檢測實驗室都沒有,現在有了應急檢測車,哪里有疫情,直接就開過去了,設備也早已變成了全自動?!闭f起這些變化,孫曉光很是欣慰。
李巖正在進行全基因組測序工作
目前,孫曉光和李巖等同事正在進行病原體的全基因組測序工作,“這個技術從疫情發生之后我們就開始著手研究了,依托對于新冠病毒的測序平臺,再去做新技術的開發。假如以后再有一個未知病原體發生,常規的臨床檢測不出來,我們就可以依托這個技術將它識別出來。”
“有了這個基礎,以后再碰到這種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我們就可以更加從容應對了?!睂O曉光說。
名字寫在潔白的防護服上,不是為了炫耀,而是便于戰友們互相辨認。白衣裹身看不清面容,胸前背后是兩個醒目的大字:山東!很多像孫曉光一樣離病毒最近的人,成為一個個“抗疫勇士”。他們默默奮戰在疫情最前端,近乎和新冠病毒“零距離”接觸,在大家看不到的實驗室里,用汗水和一雙“火眼金睛”仔細篩檢病毒,為疫情防控筑起一道堅實的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