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19日訊 為發揮黃河流域專家協同創新作用,推進黃河文化傳承與弘揚、世界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5月15日—17日,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甘肅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在甘肅共同舉辦“黃河文化協同創新暨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專家交流活動”。
活動邀請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敦煌研究院、甘肅博物館等單位的10余位世界文化遺產領域的知名專家,結合各自專業研究和工作實際,圍繞黃河文化傳承與弘揚、世界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介紹經驗做法,分享成功案例,對黃河流域傳統文化發展以及專業領域技術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困難問題進行研討交流,把脈問診,提出意見舉措。
尼山世界儒學中心的陳曉霞表示,黃河文化凝聚了中國人民堅韌的民族品格與民族精神,是中華文明的根源之本,組織這次黃河流域文化交流活動,對于推進黃河文化遺產的系統保護,推動黃河文化傳承與弘揚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同時,大家相互交流,共同學習,拓寬視野,創新思維,為今后更好地推動工作發展提供了很大幫助。
近年來,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圍繞貫徹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充分發揮部門職能優勢,強化人才引育創新,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制定藝術、工藝美術、文物博物等39個專業職稱評價標準,發起組建沿黃九省區專家創新協作聯盟,開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專家行”系列活動,圍繞黃河生態治理、鹽堿地種植改良、鄉村振興等方面的基層需求,組織1200余名的高層次專家到基層開展服務活動,幫助基層解決技術難題,助力基層高質量發展,以人才創新保障黃河安瀾,助力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在山東落地起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