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11日訊 8月10日,“Amazing,黃河!”外國留學生山東行參訪團走進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領略黃河生態之美,感受山東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取得的成果。
閃電新聞記者了解到,“Amazing,黃河!”外國留學生山東行活動是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絡傳播專項基金資助支持項目,活動組織山東師范大學、山東財經大學和山東中醫藥大學的15名國際學生,走進濱州、東營,參觀訪問代表性文旅項目、特色產業,實地感受山東奮力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取得的豐碩成果,弘揚黃河文化,講好黃河故事。
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以保護黃河口新生濕地生態系統和珍稀瀕危鳥類為主體的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1994年被國家列為濕地、水域生態系統16處具有國際意義的重要保護地點之一,2004年被國土資源部確定為國家地質公園,2006年被國家林業局確定為國家級示范自然保護區,2008年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2010年11月,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授予東營市“中國東方白鸛之鄉”榮譽稱號,2013年被國家林業局、教育部、共青團中央授予“國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稱號,同年被國際濕地公約組織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保護區中,電線桿上的一個個鳥巢吸引了國際學生們的注意。“在這里筑巢的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東方白鸛。它屬于世界瀕危物種,現在世界上僅有6000余只。”工作人員介紹,過去黃河三角洲是東方白鸛重要的遷徙停歇地,自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建立以來,黃河口濕地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保護區逐漸成為了東方白鸛最重要的棲息繁殖地之一。
沿路向前,便是黃河三角洲地區所獨有的,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植物——天然柳林。據了解,天然柳林的主要樹種為旱柳、杞柳。這些植物與一般柳樹的不同之處在于它們的種子是從黃河上游沖刷而來,在這里落地生根、自然生成的,是未經任何人為雕琢的天然植被。
在黃河三角洲生態監測中心,可以看到黃河入海流路的變遷及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情況。據了解,為了做好高水平保護管理工作,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聯合中國科學院等科研院所,以及黃河、環保、海洋等相關監測單位,建設了監測中心,對黃河三角洲的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進行實時監測,實現生態預警,科學評估。
“記得小時候從書中讀到黃河三角洲的壯闊美景,從那時起,想去實地領略黃河風景的種子深深埋在我的心里。感謝主辦方給了我這次圓夢的機會,讓我領略到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景象。”來自山東中醫藥大學的國際學生李夢嬌( MENGJIAO LI)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