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1日訊 在嶗山的綠野山林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躬行實踐,在山的隱秘、海的回蕩、風的交織里,幾十年如一日,用實際行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理念,奏響了一首生態保護的協奏曲。他們就是嶗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和山東大學植被生態與生物多樣性課題組人員。
青島市嶗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委托山東大學植被生態和生物多樣性課題組,適時啟動嶗山生物多樣性調查和相關成果出版工作。項目實施以來,各方通力配合,在充分收集大量的一手數據資料的基礎上,多次組織專家學者調研論證,為成果的出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23年12月11日,適逢第21個國際山岳日,“山東省自然保護地建設研究叢書” 《嶗山生物多樣性概況》《嶗山稀有瀕危保護植物》《嶗山綜合科學考察報告》隆重出版,奏出生態保護這首協奏曲的最強音。
01 滄溟東海嶗,山遙萬物生
“泰山雖云高,不如東海嶗。”在中國大陸1.8萬多千米的海岸線上,神秀嶗山屹立于黃海之濱,其主峰巨峰海拔近1133米,是中國大陸海岸線最高峰,“試比天高”,素有“海上名山第一”之稱。
嶗山位于山東半島東南沿海,瀕臨黃海,地理坐標為東經 120°24′~120°42′,北緯 36°05′~36°19′,相對濕度大,生物多樣性高,成分復雜。此外,由于山勢陡峻和地形復雜,形成了上下不同、內外迥異的小氣候,山南麓的太清宮一帶被譽為“小江南”,巨峰北側的北九水則有“小關東”之稱。嶗山既是山東植物資源最豐富的區域,也是中國同緯度地區植物種類最多、植物區系成分最復雜的地域,具有很高的自然生態保護和科研價值。
02 雙足行萬里,解惑山林間
青島市嶗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工作者幾十年來,他們用腳步丈量著嶗山的每一寸土地,用雙手撫育著嶗山的一草一木,守護著青島的“綠肺”,積累了大量的一手調查資料和數據。
山東大學植被生態和生物多樣性課題組以“實地調查”對科研對象進行研究,承擔了嶗山科學考察和報告編制,以及嶗山生物多樣性和本底資源調查成果整理的任務,對嶗山進行了全面、系統的科學考察,野外實地考察50次。基于嶗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從上世紀50年代至今對嶗山的長期調查基礎,加之課題組本次大量的野外實地考察數據,并參考了大量的相關資料和圖件等,編制完成了系列叢書。
03 皓月照青衿,指引萬里途
《嶗山生物多樣性概況》系統匯總了嶗山生物多樣性的歷史資料,以及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在嶗山開展的部分生物多樣性調查數據,從多彩的生態系統、多樣的物種和豐富的遺傳資源等方面,全面展示了嶗山生物多樣性的概況,讓廣大讀者領略“滄溟東海嶗,山遙萬物生”的壯美景象。
《嶗山綜合科學考察報告》通過系統、規范的野外調查,并參考了大量的歷史數據及相關資料和圖件,第一次對嶗山生物資源、生態旅游資源以及氣候、地質地貌、土壤、水文以及經濟社會條件等本底進行全面梳理和總結。本書在未來的山東省自然保護地管理、監測、監督評估等方面將發揮必不可少的科學基礎作用,在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方面具有引領性和示范性。
《嶗山稀有瀕危保護植物》以上、下兩個篇章進行布局,分別對嶗山稀有瀕危植物和嶗山景觀植物進行分門別類的概括,通過對嶗山稀有植物特征、分布、價值、致危因子與保護理由四個方面的介紹,以及國家保護級別、IUCN紅色名錄、特有性三種指標的清晰標注,對嶗山稀有瀕危保護植物進行字典式的梳理總結,為山東省自然保護地體系的建設提供了一本詳細的植物對照名錄。
04 “把文章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嶗山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果的出版,將為實現國家和山東確定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目標,服務山東省和青島市生態文明建設發揮重要作用。
叢書主編、山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鄭培明老師在前言中這樣寫到:“我們希望山東省自然保護地建設研究叢書的編輯和出版,將發揮引領和示范作用,期盼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的本底調查和長期觀測結合、全面調查和專項調查結合、科學調查和督查評估結合,產出一大批高水平的原創性、基礎性調研和評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