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14日訊 中國人最看重“團圓”,也最歡喜“團圓”。在新中國的歷史上,無數革命先輩拋頭顱、灑熱血,在風華正茂的年紀壯烈犧牲,卻由于戰事匆忙遺憾沒有留下任何影像資料。近日,在青島市平度市辛安中村,年近八旬的于勤坡,時隔75年,再一次與父親“相聚”。
“我出生才幾個月,他回過一次家,回來抱了抱我就走了,不久后就犧牲了。”1月10日,濟南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無名烈士尋親小組來到青島市平度市辛安中村,在當地退役軍人事務局等單位幫助下,找到了在濟南戰役中犧牲的烈士于永建的二兒子于勤坡。
于永建,1920年生人,華東野戰軍十三縱三十七師一〇九團,在濟南戰役中榮立三等功一次,犧牲時年僅28歲。“當時一〇九團全團一共有2300多人,僅在濟南戰役中就犧牲了1192人,超過半數。”濟南革命烈士尋親中心工作人員劉藝告訴閃電新聞記者。
犧牲時妻子僅28歲 獨自撫養兩兒子長大
于永建烈士犧牲時,大兒子于勤南剛過5歲,二兒子于勤坡不到1歲,年僅28歲的徐京美獨自撫養著兩個兒子長大,終身未改嫁。
據大兒子于勤南回憶,父親犧牲時,部隊里來了兩個人到家里報信,彼時的他正在院子里玩,母親在收到消息后,一個人躲在房間里哭泣。
在于勤坡妻子穆朋花的記憶中,婆婆徐京美總是一副倔強而又堅強的模樣,“ 一個20多歲的女人,自己種地,養育這兩個孩子,真是不容易。”
捧一把黃土帶回母親身邊 讓思念發光
母親徐京美在臨終前,曾反復囑咐過兩個兒子,一定要把丈夫的墓找回,這是她唯一心愿。
于永建烈士犧牲后,長眠于濟南革命烈士陵園,家人曾苦苦尋找。2013年左右,于勤坡靠著手中僅有的一個線索,帶著侄子在濟南一帶尋找父親于永建的墓,“就只有一個地址,武城縣的一個村子,但我們不確定村子名字具體是什么。”于勤坡到達目的地后,發現武城縣位于德州,行政區劃早已變更,并不是母親口中的“濟南市武城縣”。尋親未果,叔侄倆無奈只能就地捧回一把黃土帶回去,與母親安葬在一起,權當把父親帶回家了。
完成母親遺愿 讓烈士回家
自2021年以來,濟南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成立濟南革命烈士尋親中心,組建尋親工作專班,率先運用DNA鑒定技術為無名烈士尋親,讓“無名烈士”重歸“有名英雄”。2023年年底,濟南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無名烈士尋親小組運用DNA技術逐漸鎖定了于永建烈士的親屬;2024年伊始,尋親小組第十一次為濟南戰役無名烈士實地尋親,帶著9名DNA比對成功烈士信息和9條尋親線索,前往山東青島、煙臺、威海等3市8個區縣。1月10日,于永建烈士終于與親人“重聚”。
“娘,今天終于找到父親了,完成您的遺愿,您安息吧。”撫摸著父親的烈士墓照片,于勤南、于勤坡兄弟二人不禁潸然淚下,母親多年的遺愿終于了了。
“讓‘無名烈士’重歸‘有名英雄’”,這是濟南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成立濟南革命烈士尋親中心的初衷,“濟南戰役中,犧牲的烈士中健在的親人越來越少,我們也是想在這時候,搶救這段珍貴的革命歷史和珍貴的革命故事,讓烈士們的事跡發揚光大。”濟南革命烈士尋親中心工作人員邵和謙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