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22日訊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更高水平建設“齊魯糧倉”,加快推動智慧農業發展。如何普及設施農業智能化控制設備,加大智能化、數字化在現代農業中的應用?山東省人大代表、莘縣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正高級經濟師馬協樂建議,要推動設施農業智能化控制設備納入山東省農機購置補貼目錄。
山東省是農業大省,蔬菜強省,蔬菜產量穩居全國第一,達到了8800多萬噸。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起步,經過30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和發展,全省蔬菜播種面積約為1400萬畝,其中設施蔬菜播種面積約為1200萬畝,設施蔬菜播種面積約占全國的20%,年產量為5700萬噸,年產值1600億元。
雖然山東設施農業優勢明顯,但也存在一些短板和瓶頸問題。由于山東設施農業起步較早,現在的表現為設施陳舊,急需更新換代。以日光溫室為例,現在的多數溫室還處于水泥立柱支撐鋼管的老式結構,其種植環境的控制仍然落后,除電動卷簾機(非智能)得到普及外,其他環境控制系統仍然靠人力操作。勞動強度大且很難把握精準時機,稍不注意就會對種植作物造成損傷。現如今智能卷簾機控制、智能放風控制、智能水肥控制、智能土壤監測等智能化控制設備的普及率非常低。在這方面需要政策宣傳引導并加以資金扶持,引領設施農業智能化升級換代。
根據馬協樂的走訪調研,主要智能化設備包含智能水肥一體化設備、智能溫控系統、智能監測系統等。這些系統都應建立于物聯網平臺上,根據環境參數采集系統獲取的數據,驅動各類監控器和灌溉系統、降溫噴霧系統、通風系統等構成整個自動化控制體系,實現遠程自動灌溉、遠程自動排風、遠程自動噴霧加濕、遠程自動溫度控制、遠程自動遮陽、遠程自動卷簾、遠程自動補光等。通過智能設備的投入,促進設施農業的提質增效。
馬協樂告訴記者,上述各個設備只有水肥一體機的灌溉首部在山東省農機購置補貼目錄中有部分產品供應,且補貼金額只有500元,力度較小。為了加大智慧化、數字化在現代農業中的應用,建議對水肥一體機提高補貼金額,對智能溫控系統、智能監測系統進行調研評估,精選一批技術成熟、質量穩定、便于操作的物聯網設備進入到山東省農機購置補貼目錄實施補貼,引導設施農業生產向智能化、數字化生產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