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17日訊 3月15日,中國文化產業協會文化元宇宙專業委員會主要領導專家學者,與《書法鏈》作者同硯和《山水鏈》作者劉子瑜在同濟大學人文學院舉辦座談會,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鏈式算法與元宇宙框架下新質生產力融合發展作專題學術研討。
同硯結合《書法鏈》《山水鏈》著作撰寫出版,對“鏈式”中文漢字算法系統進行了具體學術闡釋,突破西方語言偏向和算法偏見,完美復刻中國文化認知路徑。兩本專著一脈相承,通過開源共享與整合提煉并舉,確保國家數字化安全,推動算法標準化,形成公平健康可持續的人工智能發展生態,打通古今中外的知識洪流,實現文明自覺與文化自信。
90后劉子瑜主要結合《山水鏈》詳細介紹了自然教育理念在撰寫思路創始、延伸拓展及最終完稿期間的邏輯路徑,認為在當下AI迅猛發展大潮涌動欣喜之余,同時應當看到人類迷茫與焦慮。AI的出現和普及,應當被看作一個窗口,一個幫助人們回歸本性、探索人生更多可能性的寶貴契機。
同濟大學人文學院黨委書記、中國文化產業協會文化元宇宙專委會主任解學芳,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長期從事網絡文化治理、文化藝術產業創新、人工智能與文化倫理等研究,解學芳對《書法鏈》《山水鏈》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智慧鏈接、跨學科大數據語料庫研發的做法給予肯定,認為這項研究成果與人文學院各學科課題還有很多對接空間,接下來重點是要將此項學術研發成果與當下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精準實現靶向突破。
同濟大學文化產業系教授、專委會常務副主任臧志彭認為,“鏈”是這兩本專著的文化內容生成范式的核心,與AIGC技術群理念十分吻合,是中國元宇宙文明自主覺醒的有機組成部分。他對山水書法等中國傳統文化模型集成匯編、內容生成、融通傳播產業化全鏈條進行深度解析并提出細化推進極具實操性建議,認為這與元宇宙架構下人類邁向虛實全面融合新生活方式和數字虛擬世界生命存在方式的大趨勢是一致的。
上海大學教授@NFT工作室主任,專委會高級專家委員、副秘書長,中國通信工業協會區塊鏈專委會專家、副秘書長林志明認為,兩本學術成果對中國書法和中國山水文化的鏈式梳理,是現實版區塊鏈生態的鮮活案例,是一項具有開創性意義的文化工程,兩位作者做的這件事本身就是一種傳承和發展。
上海景域驢媽媽集團總裁助理、區域總經理,專委會高級專家委員李玉鐸認為,雙“鏈”組合給文旅項目開發以有益啟示,整個研討是中國傳統文化生動的一堂課,強調當下亟需打造文化IP,應將書法文化和山水文化等中華文明瑰寶進行“全感體驗”轉化,雙“鏈”組合緊跟專業融合與智慧聚合型生產力新時代步伐正當其時。
據了解,中國文化產業協會文化元宇宙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專委會)是文化領域國內首家全國性元宇宙社會組織,成立于2022年11月26日,由同濟大學和清華大學創始發起,聯合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院等全國近30所重點高校科研機構知名專家學者和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中國網)、中國外文局文化傳播中心、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上海)、國家版權貿易基地(上海)、全國資產管理標委會文化資產管理標準工作組等多家權威機構共同發起成立,擁有中國聯通(上海)、南京文投集團、上海寬創國際、風語筑、愷英網絡、浙文互聯、視覺中國、喜馬拉雅城文智能、捷成華視網聚、邊界智能、數藏中國等一批領軍機構和頭部企業作為專委會聯合發起單位與成員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