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山東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以地質服務為筆 繪鄉村振興新畫卷

來源:閃電新聞

作者:馬訓偉

2025-03-22 14:18:03

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22日訊  春潮涌動,萬象更新。放眼齊魯沃野,從泰山腳下到黃海之濱,從魯西平原到沂蒙山區,廣袤的齊魯鄉村展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新氣象。在這片充滿希望的田野上,山東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以下簡稱:省地礦局)正以地質服務為筆,精心描繪著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

作為全省地質工作主力軍,省地礦局聚焦服務國家、全省重大戰略實施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持續開展地質工作服務鄉村振興專項行動,精準對接鄉村振興需求,科學規劃地質服務項目,全面推動地質工作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服務形式不斷創新、內容不斷拓展,取得了顯著成效,為農村缺水地區人民群眾的飲水安全提供了保障,促進了鄉村優勢特色農業、鄉村特色旅游等產業的發展,為生態宜居和美鄉村建設、鄉村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地質技術支撐,為全省鄉村振興貢獻了地質智慧和力量。

地質找水為民生 清泉潤心惠萬家

清泉一眼福百姓,入地千尺取甘露。眼下,在濟寧高新區王因街道后竹亭村,由省地礦局魯南地質工程勘察院勘查施工的8眼水源井已正式接入當地自來水廠,即將成為當地百姓飲用水的優質水源。這一成果,正是省地礦局發揮地質專業技術優勢、保障區域供水安全的生動縮影。

“因城市規劃和發展需要,濟寧高新區城東水源地需要置換新的優質水源地。得知省地礦局魯南地質工程勘察院是當地的找水王牌軍,濟寧高新區的工作人員慕名而來,希望我們幫助破解水源地選址難題。”魯南地質工程勘察院二級研究員卜華介紹,接到任務后,該院充分發揮水文地質專業優勢,通過水文地質調查、地球物理勘探、水文地質鉆探、抽水試驗等工作,根據蓄水構造、裂隙巖溶發育程度、富水性等水文地質特征,成功圈定了富水地段,施工8眼探采結合孔,出水能力達到2.5萬立方米/天,可有效保障當地25萬余百姓的生活用水需求。“該項目是我們發揮地質找水專業優勢,綜合運用工程物探、水文鉆探、抽水試驗、動態監測、水質化驗、數值模擬等‘一站式、全方位’地質技術服務的又一成功經驗。”卜華自豪地說。

近年來,省地礦局主動對接社會需求,開展了缺水山區找水、公益性找水打井、農村供水水質提升專項行動、城鎮應急供水勘查等工作,極大解決了缺水地區群眾的飲水難題,保障了城鎮供水安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省地礦局在濟南、煙臺、臨沂等地缺水地區累計找水打井600余眼,保障了城鄉生活和農業用水。特別是連續多年助力濟南市章丘區開展農村飲水安全攻堅行動,極大地解決了當地飲水困難,助力農村供水保障。僅2024年,省地礦局在濟南、煙臺、德州、威海、泰安等地新開展農村飲水安全和找水打井工作,為當地群眾找水打井51眼,總涌水量每天達4.2萬立方米。

把脈土壤“開良方”, 鄉村產業更興旺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基礎。在人們對健康飲食日益重視的當下,農產品的品質和營養價值成為焦點。富硒食品、富鍺食品等對人體健康有益的高品質農產品,正在逐漸走進大眾視野。

生產高品質的農產品,土壤是關鍵。作為全省地球化學勘查的領頭羊,省物化探勘查院聚力科技創新,深度破解“土壤密碼”,在耕地質量類別劃分、元素定量解析和精準評價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成果。

“近5年來,我們陸續開展了6個縣(市、區)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調查評價,匯總形成近百萬條可參考、可延伸、可應用的基礎數據,圈定出近200萬畝優質土地。”省地礦局物化探勘查院黨委委員、副院長高玉花介紹,根據土壤元素特征,在萊陽市、莒縣、蘭陵縣等縣(市、區),有針對性地圈定了約5萬畝富硒和150萬畝富鋅、富鍺等有益元素豐富的土地,為特色農產品種植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

在對土壤進行綜合分析的過程中,省地礦局物化探勘查院既發現了有益元素的分布規律,也時刻關注有害元素的蹤跡,并通過耕地土壤污染防治,賦能耕地安全利用。地球化學應用中心主任張秀文介紹,近年來,省地礦局物化探勘查院先后在沂水縣、臨朐縣、東昌府區等28個縣(市、區)開展耕地土壤環境質量監測預警工作,評估了潛在風險及其變化趨勢;在高密市、臨朐縣等12個縣(市、區)針對不同農業區域開展農田地膜殘留監測,準確掌握地膜殘留現狀,為維護耕地生態平衡、確保農業可持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禹城市、陵城區試點開展秸稈還田監測工作,科學評估秸稈還田對土壤肥力、作物生長和生態環境的實際影響,及時發現并解決秸稈還田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在服務鄉村產業振興的道路上,省地礦局各局屬單位都在不懈努力。據統計,近年來,省地礦局已完成濰坊蘿卜、萊陽梨、蘭陵大蒜等特色農產品種植區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調查評價3.2萬平方千米,采集各類樣品15萬余件,圈定富硒土地89萬畝、富鍺土地158萬畝、富鋅土地454萬畝,助力濰坊田柳鎮、臨沂礦坑鎮獲批國家天然富硒地塊。作為我省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工作的主要實施和質量控制單位,省地礦局實施項目110余項,采集檢測樣品近7萬件。作為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技術支撐單位,完成了全省耕地質量類別劃分成果集成。

此外,省地礦局還以加快推進數字鄉村建設為導向,以數字“慧”農、數字“惠”農為目標,大力探索數字助力鄉村振興。目前,已建成了濰坊市土地質量大數據平臺,錄入土壤、大氣、灌溉水、農作物等基礎數據197萬余條,為政府提供了“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的管理決策服務新模式。正在建設的山東省農業地質大數據智慧服務平臺,將為農業農村和自然資源部門在調查監測、規劃制定等方面提供基礎數據服務和技術支撐,為社會提供耕地質量的可視化成果查詢。

地質賦能興文旅 美麗鄉村展新顏

初春的平邑縣九間棚村乍暖還寒,周末踏春的游客已然絡繹不絕。作為全省鄉村振興的樣板村,從“山高澗陡、缺水無路”到成為全省標桿的背后,離不開九間棚人“戰天斗地”的精神,也有地質力量的默默支撐。

開展公益性水文調查、地災防治勘查及監測、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調查、鄉村地質旅游資源調查……“我們以九間棚鄉村農業發展為突破口,以摸底調查實際需求、提供地質技術服務、移交地質服務成果、延續服務工作為切入點,為九間棚提供了專業、科學、合理和實用性強的地質支持。”省地礦局第七地質大隊黨委書記、隊長李兆營介紹,目前,已逐步形成了九間棚全景導覽平臺、正攝影像圖、實景三維模型、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調查評價圖集、水文地質調查等一系列成果。比如在服務鄉村地質旅游資源方面,通過對重點區域開展實景三維建模,為九間棚智慧園區建設提供基礎三維可視化平臺,游客只需掃碼或者通過小程序進入平臺,就可以聆聽關于九間棚的智能語音講解,欣賞到360度無死角的九間棚風景。

近年來,省地礦局積極推進地質工作與遺跡保護、文化傳承、旅游發展、美麗鄉村建設緊密結合,在濟南、青島、煙臺等地開展鄉村旅游地質調查評價,調查面積1300平方千米,調查地質遺跡資源、自然景觀、歷史與文化遺跡近1000處,規劃鄉村“地質+文化”旅游路線25條,助力濟南茶業口鎮、淄博池上鎮、濰坊胡林古村獲批全國地質文化村(鎮),青島靈山島獲批全國首個“地質文化島”,探索出了地質創新賦能鄉村振興的新模式,助力鄉村特色旅游發展。

著力服務鄉村規劃建設,省地礦局已先后完成涉及全省59個縣(市、區)的273個鄉(鎮)、10,734個村委會,共計403.6萬宗、面積33.8萬公頃的“房地一體”農村宅基地權籍全覆蓋調查和170.3萬宗的“房地一體”農村宅基地登記發證工作,為明晰農村產權關系,確保農村房屋“落圖、落宗、落幢”,落實房地一體登記制度提供了有力支撐。承擔濟寧市高標準農田遙感監測試點項目,首次建立濟寧市高標準農田數據庫。承擔諸城市鄉村振興“一張圖”項目,整合27個政府部門的鄉村振興專題數據,形成了覆蓋全市“山水林田湖草”等空間特征的自然資源底圖,在全國首創了測繪地理信息服務鄉村振興新模式。

希望的田野上,新的豐收正在孕育;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地質力量正在持續發力。新征程上,省地礦局將充分發揮全省地質工作主力軍作用,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不斷創新地質服務模式,拓展服務領域,持續提升地質工作服務鄉村振興能力,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貢獻更多地質智慧和力量。

閃電新聞記者 馬訓偉  報道

[責任編輯:馬訓偉 趙麗娜 張潔 崔維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