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8-03-08 14:36:03
齊魯網北京3月8日訊 編者按:北京春已暖,兩會已揚帆。
進入全國兩會時間,越來越多的代表委員開始闡述本屆兩會自己關注的重點,以及思索的問題。
今年,是換屆之年,全國政協正在不斷完善協商議政格局,強化民主監督職能。也有越來越多的“政協提案”得到回應、采納、落實。那么,新一屆政協大會,委員們帶來哪些新的聲音、好的見解?閃電新聞客戶端記者將在北京兩會現場一一為您解鎖。
2018年之春,靜待中國盛世花開!
圖為住魯全國政協委員潘魯生與政協委員交流
@住魯政協委員潘魯生
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住魯政協委員談到山東文化轉型時不約而同都提到“齊魯”兩個字。
在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的大背景下,山東的文化該如何打造“齊魯特色”又能與時俱進,成為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與“領頭羊”。這成為本屆住魯政協委員們普遍關注的一個問題。
作為新一屆全國政協會議的老委員,今年潘魯生帶來兩個提案,“今年兩會我非常關注鄉村文化建設問題。我想在道德高地建設、文化特色產業和鄉村文明這個層面去關注我們新農村的建設。”
接受記者采訪時,看得出他對中國鄉村情有獨鐘,“鄉村是歷史記憶、文化認同、情感歸屬的重要載體。”如今新農村建設成為熱門話題,潘魯生直言建設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
“比如在新農村建設上,不能大拆大建,保護好古村落富集地,注意鄉土味道,發展要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
“文化活動、儀式禮俗以及鄉土鄉音和傳統的建筑雕塑、村社地標等就是村民的共同記憶和情感歸屬,修復和重建鄉土文化載體,是我們抵御村落空心化、老齡化等鄉村衰落的重要精神基礎和情感紐帶。”
“鄉村文化振興,要注重發揮城鄉互補的作用。”
潘魯生同時還關注山東新舊動能轉換話題,用新舊動能轉換的思維來發展文化,他舉了一個生動地例子:平昌冬奧會閉幕式上演“北京8分鐘”,以數字媒介和智能技術展現中國元素,講述中國故事,受到國內外民眾廣泛贊譽。用新的技術手段包裝文化實際上就是“新舊動能轉換”的一個好思路,“從我省發展情況看,應該從數字媒介著手,改造現有文藝創作、生產和傳播模式,推進數字媒體內容轉化的產業化道路;同時,從設計原創入手,以齊魯歷史文化、民俗文化等為題材資源,打造一批如孔子、孟子、孫子及八仙過海、齊長城等代表齊魯文化精神的精品力作,提升內容產業的文化特色和發展水平。”
閃電新聞記者 李怡靜 北京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