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2-07-12 10:09:07
原標題:共引共享共用機制 激活人才隊伍建設
來源:中國教育報
近日,濟南大學與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徐軍祥簽約儀式舉行。徐軍祥院士長期從事水文地質和環境地質工作,在地下水調控理論、技術方法和基于生態環境良性循環的水資源地下調蓄模式等領域取得突出的應用成效。徐軍祥院士的全職加盟是濟南大學助力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聚焦學科品牌建設和探索高端人才引育機制創新的又一重大成果。濟南大學水利工程學科建設將進入發展的“快車道”,并為優化山東省城市防洪排澇體系建設、加強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培育優良產業生態帶來更好的發展契機。
為深化產教融合,主動對接國家和區域創新戰略需求,引導高校人才向經濟社會發展集聚、向重點產業和行業企業集聚,推動高校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工作與產業行業發展融合,服務新舊動能轉換,濟南大學首創“校企合作提需求+校企攜手引人才+校企共同配政策+校企聯合做考核”的人才共引共享共用機制。
通過共引共享共用機制,人才與學校和企業分別簽訂工作協議。學校提供引進人才的崗位和基本薪酬,負責人才管理,考核人才教學、科研等工作;企業提供引進人才的績效薪酬,負責提出科研需求,考核人才技術攻關、研發創新和成果轉化等工作。
共引共享共用的人才,一方面嚴格按照學校規定履行教書育人職責,并將在行業企業取得的新科研成果轉化為教育教學內容,深化校企協同育人,支撐高質量人才培養;另一方面,按照企業需求開展科學研究,切實解決現實生產中的技術難題,徹底打通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有效破除人才評價中的“五唯”痼疾和功利化辦學導向,形成“一人雙崗、就職高校、服務產業”的校企人才融合發展新格局。
濟南大學持續推進人才評價改革,修訂出臺《高層次人才管理辦法(試行)》等制度。修訂專業技術職務(崗位)評聘辦法,增設社會服務型專業技術職務指標。健全教師榮譽體系,出臺《教職工榮譽退休制度》,多年來隆重舉辦教師節慶祝表彰大會,教職工的職業榮譽感和集體歸屬感有效增強。
濟南大學加強黨對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人才興校”戰略,高度重視培養人才、團結人才、引領人才、成就人才,學校人才規模穩步壯大,人才結構不斷優化,人才效能持續增強。學校穩步推進人才隊伍建設,成立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全面實施人才“十百千”工程,2021年引進人才133人,其中省級及以上領軍人才5人(含全職院士1人)、高層次人才34人、海外人才28人,引進規模和質量顯著提升。
濟南大學深入貫徹中央人才工作會議和省人才工作會議要求,進一步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濃厚氛圍,把黨對人才工作的要求落細落實。強化人才建設資金統籌整合,完善多元人才投入機制,將學校首創的人才共引共享共用政策堅持好、完善好、落實好。大力培育青年人才,建立全鏈條支持機制,協調解決住房、子女入學、家屬就業等“關鍵”小事,實施青年英才培育工程,設立“揭榜制”青年人才項目,讓青年人才脫穎而出,有計劃、有重點地選拔青年英才到國內外高水平大學深造和攻讀學位,到企業和基層掛職歷練。全力打造高水平載體平臺,為人才施展才華搭建廣闊舞臺,形成“平臺集聚人才”與“人才成就平臺”良性互動的局面。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更加突出人才評價的貢獻導向,堅決克服“唯帽子”問題,鼓勵教師依法依規獲得兼職收入,確保人才引得來、留得住、用得好、干成事。
濟南大學積極響應全省工作動員大會精神,針對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力,部署提出“十大創新”的目標任務,堅持“創新引領走在前 聚力實現新突破”,聚焦重點任務落實抓創新,積極發揮教育優勢,切實拿出管用措施,為山東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學校立足國家和區域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全局及學校整體事業發展實際,牢固樹立發展信心。發揚“嚴真細實快”的工作作風,全面落實國家和山東省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系列決策部署,聚焦服務國家和區域重大發展戰略,著力加強學校社會服務能力建設和質量提升,充分發揮學校學科科研和人才綜合優勢,加強與地市、區縣開展校地全方位戰略合作,服務山東省“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上走在前、在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力上走在前、在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
濟南大學以共引共享共用機制激活人才隊伍建設,將繼續踔厲奮進、砥礪前行,加快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為全面開創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新局面作出應有的貢獻。
(劉珂珂 張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