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領航中國】把種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本報記者 陳晨

2022-10-07 06:59:10

原標題:【領航中國】把種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領航中國】把種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來源:光明日報

【領航中國】

“好種子帶來好收成。今年我有300畝地用來進行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大豆和玉米分別選的是‘華豆17’和‘登海605’,這倆品種優點不少,比如高抗倒、高抗病、高蛋白、高產量、適應性強、穩定性好等。”山東嘉祥縣梁寶寺鎮種糧大戶韓彥東高興地說,“今年我這玉米平均畝產1300斤,玉米不減產的情況下,一畝地還多收400斤大豆,又是一個豐收年!”

剛收完稻子的江西遂川縣“新農人”王小蘭還沉浸在豐收的喜悅里。“我種了1000多畝‘又香優龍絲苗’,這是個高產特優品種,畝均增產50斤左右,產值高、收益好,濕谷比一般品種的稻子1斤能多賣3毛5左右,增產又增收!”王小蘭對選用的良種贊不絕口。

金秋時節,五彩斑斕的豐收畫卷在廣袤大地徐徐展開。14億人的飯碗,依賴有限耕地上的產出,良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種地不選種,累死落個空”“好種多打糧”“千算萬算,不如良種合算”……一句句樸素而直白的農諺,道出一粒小小的種子如何承載糧食安全這“國之大者”。當良種與土地相遇,豐收的希望便開始孕育。為了讓田疇沃野處處升騰起這份希望,無數育種工作者在田壟間揮汗如雨、在實驗室埋頭苦干。

海南三亞,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我國重要的農作物種子繁育大本營。每年冬春,數千名科研人員如候鳥般從全國各地來到這里,開展育種制種研究。截至目前,已有累計超60萬人次科研工作者在南繁開展育種制種。據統計,我國已育成的農作物新品種中,七成以上都經過南繁培育。

北京海淀,中國農業科學院。一座看上去并不起眼的紅色小樓,對育種專家而言意義非凡。作為國家作物種質庫,這里收藏著52萬份作物種質資源。如今,這些資源正陸續搬進新家——同樣坐落于中國農業科學院的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庫,這座全球單體量最大、保存能力最強的國家級種質庫,已于2021年9月建成并投入試運行,可收藏各類珍貴農作物種子等品種資源150萬份,猶如中國農業的超級發動機,積蓄著科研育種的無限動力。

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須把種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種業科技創新,搭建種業科技創新平臺,促進科研成果轉化,加快選育一批高產優質多抗的新品種。目前,我國農作物良種覆蓋率超96%,農作物自主選育的品種種植面積占95%以上,做到了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小麥、水稻、玉米三大主糧基本實現良種全覆蓋。品種對單產的貢獻率超過45%。

2021年7月以來,種業振興行動扎實推進,一個個突破令人振奮——“圣澤901”“廣明2號”“沃德188”等三個快大型(飼料轉化率高、體型大、生長速度快)白羽肉雞品種,成為我國首批自主培育的快大型白羽肉雞新品種,打破了白羽肉雞種源完全依靠進口的局面,在積極應對國外種源“卡脖子”挑戰中邁出堅實一步;優質肉牛品種“華西牛”的育成,打破了我國肉牛核心種源嚴重依賴進口的局面,是我國種業翻身仗的代表性成果;目前資源普查任務進度過半,已收集農作物種質資源11萬份、畜禽遺傳材料6萬份、水產遺傳材料5萬份;從近3萬家種業企業中遴選69家農作物、86家畜禽、121家水產種業企業,加快打造種業振興骨干力量……

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世界,一個品種可以造福一個民族。目前,我國農業用種總體安全有保障,風險可控,現代種業發展取得明顯成效,用自己的手攥緊中國種子,把飯碗端得更穩更牢。

(本報記者 陳晨)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水木湛清華 奮進新征程

十月的清華園,秋色宜人。校園內,每一方磚瓦、每一株草木,都見證著清華大學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記錄著一代代清華師...[詳細]
人民日報 2022-10-07

千年運河 水韻華章(新時代畫卷·江河奔騰看中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千百年來,運河滋養兩岸城市和人民,是運河兩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希望大家共同保護好大運河,使運河永遠造福人民...[詳細]
人民日報 2022-10-07

保護好黃河口濕地(人民滿意的公務員)

秋季的黃河三角洲河海交匯處,景色壯美。去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來東營考察時說 “要把保護黃河口濕地作為一項崇高事業,讓生態文明理念在...[詳細]
人民日報 2022-10-07

京杭大運河名片

京杭大運河,北起北京、南達杭州,流經北京、河北、天津、山東、江蘇、浙江6省市,連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1700...[詳細]
經濟日報 2022-10-07

千里大運河 清流煥新顏

千里運河,溝通南北,貫通古今。4月28日,歷經14天集中補水,京杭大運河實現百年來首次全線水流貫通;6月24日,大運河京冀段旅游航道實現互...[詳細]
經濟日報 2022-10-07
確保能源供應安全!《經濟日報》頭版頭條聚焦勝利油田

確保能源供應安全!《經濟日報》頭版頭條聚焦勝利油田

今天出版的《經濟日報》在頭版頭條“喜迎二十大”專欄以《構建多能互補綠色供給體系 勝利油田確保能源供應安全》為題刊文,點贊中國石化勝...[詳細]
齊魯網 2022-10-07
保護好黃河口濕地!《人民日報》點贊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專班

保護好黃河口濕地!《人民日報》點贊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專班

保護好黃河口濕地!《人民日報》點贊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專班[詳細]
齊魯網 2022-10-07

穩步前進“越辦越好”

穩步前進“越辦越好”寫在第五屆進博會倒計時一個月之際(2022-10-06)稿件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新華深讀東海之濱,黃浦江畔。一個月后,全球...[詳細]
新華每日電訊 2022-10-06

紓解“急難愁盼”,推動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

【研究報告】編者按在剛剛過去的重陽節,城鄉社區、無數家庭、養老服務機構……處處洋溢著敬老愛老的溫馨情愫,“如何讓老人老有所養、生活...[詳細]
光明日報 2022-10-06

我科學家實現百公里自由空間高精度時間頻率傳遞

本報合肥10月5日電(記者常河、齊芳)通過發展大功率低噪聲光梳、高靈敏度高精度線性采樣、高穩定高效率光傳輸等技術,我國科學家首次在國...[詳細]
光明日報 2022-10-06

拓展藝術實踐平臺 培養青年音樂人才(來自現場的聲音)

一個優秀的指揮家,要解決的不僅是藝術和技術問題,更需要有對社會的深刻認識、對生活的深切感悟以及對人生的深入思考近日,由中宣部文藝局...[詳細]
人民日報 2022-10-06

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要弘揚新風正氣,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宣傳部...[詳細]
人民日報 2022-10-06

引才聚才筑牢復興之基

當前,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也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人才。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詳細]
經濟日報 2022-10-06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