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2022-11-15 10:06:11
原標題:打好“四套組合拳” 擦亮文化育人品牌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打好“四套組合拳” 擦亮文化育人品牌
來源:光明日報
漫步在濰坊學院校園,濃厚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融合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建筑,與山水、道路、林木交相輝映,滋養著師生的心靈,涵養著師生的品行,承載著弦歌不輟的厚重底蘊;獨特的校園景觀已上升為校園的文化符號與文化品牌,成為彰顯大學文化積淀與文化精神的鮮明旗幟。文化育人品牌的塑造,得益于濰坊學院在優化育人環境、搭建文化育人體系、推進文明校園創建、加強校地文化共建等方面所做的不懈努力。
著力優化“三全育人”環境 實現“以文鑄魂”
學校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嚴格落實《濰坊學院“三全育人”清單制度實施方案》,建立分類育人清單,明確校內各崗位教職工的育人職責,在全校形成人人想育人、人人知育人、人人會育人的“三全育人”體系;充分發揮校報、校園廣播電視作用,重視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體的宣傳和育人功能,大力加強網絡文化建設,進一步構建體現信息化時代特色的校園文化宣傳體系。
注重文化環境的底蘊和育人功能,不斷拓展校園文化載體,充分發揮“四館一院”(濰坊文化名人館、古籍館、民間美術館、校史館和文博院)的育人作用,營造良好文化氛圍;開展校園環境文化建設,厚植綠色發展理念,將綠色學校建設納入學校發展總體規劃,把生態文明理念融入人才培養目標,綠色學校創建工作成效顯著,成功獲評“山東省綠色學校”。
著力搭建文化育人體系 實現“以文育人”
學校堅持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傳承為基礎,以人文素質教育課程建設、校園文化活動、學生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為路徑,建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引領、紅色革命文化打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浸潤、企業文化涵養的校園文化育人體系。
打造詩詞傳承文化品牌,讓中華詩詞在濰坊學院“經典永流傳”;以讀書節為載體,打造書香校園,成功入選山東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示范校、山東省中華經典吟誦特色學校、山東省美育浸潤行動計劃試點單位;開展紅色主題論壇、“紅色傳承”主題教育,創作排演原創紅色題材話劇《我們正青春》等;舉辦“講述創業故事·傳承工匠精神”優秀企業家進校園活動,讓師生感受企業文化,推動地方企業文化、行業文化與學校專業文化融合建設。
著力推進文明校園創建 實現“以文化人”
學校以省級文明校園創建為抓手,不斷推進校園文明建設。持續組織志愿者開展網上文明傳播、“三下鄉”志愿服務等活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等6支志愿服務團隊入選國家、省級重點團隊;積極參與并承辦濰坊市“新時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公益廣告設計大賽、“弘揚時代新風 爭當文明市民”主題實踐活動;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引領和示范作用,開展“濰院最美教師”“濰院好人榜”評選。
發揮省級文明校園的輻射帶動作用,推進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縣市區結對共建,推動惠民服務向基層末梢延伸;充分發揮高校人才資源優勢,與兩所縣域農村中小學對口開展美育浸潤行動。學校于2022年獲評省級文明單位、省級文明校園。
著力推動校地文化共建 實現“以文聚力”
學校把地方性、應用性融入學校文化建設,深化區域文化研究,發揮大學對地方文化的引領和輻射作用,打造區域文化研究高地,服務地方文化傳承與創新,塑造學校在地方的文化品牌。
學校濰水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吸納濰坊著名非遺文化傳承人作為研究人員,整合和引領濰水非遺文化建設,獲批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成立濰坊東亞文化研究院,為東亞文化的交流互鑒提供理論研究服務,助力濰坊市“東亞文化之都”創建;由學校發起倡議,青海師范大學等9所高校共同參與成立黃河流域高校金石書畫研究與創新發展聯盟,主動對接服務黃河重大國家戰略;成立“陳介祺金石書法學院”,弘揚濰坊“金石文化”,主動對接濰坊高品質現代化城市建設。
學校在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創造性轉化上取得新進展。學校推出的地方特色動漫系列作品《文明小衛士羅貝兒》《我們的節日》走進中小學課堂;由學校教授主編發行的《歷代詩詠濰坊總匯》,收集整理了上自先秦、下訖清末歷代歌詠濰坊的古典詩詞近萬首,總字數180萬字,堪稱一部詩體的濰坊全志。
(作者:王珍 張曉麗)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