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4-10-28 08:59:10
原標題:“這樣的課程很有意義!”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這樣的課程很有意義!”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近日,人民日報海外版新媒體“學習小組”組織開展“海外云課堂”活動,邀請北京大學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的專家學者做客網絡直播間,圍繞中國式現代化、中國發展經驗、中非交流合作等話題,為埃塞俄比亞魯班工坊的外籍學員進行全英文直播授課。
“你最關心的中國話題是什么?”
10月14日,北京時間下午3點,亞的斯亞貝巴時間上午10點,“海外云課堂”活動在線上舉行。50多名埃塞俄比亞魯班工坊的外籍學員整整齊齊坐在了教室的大屏幕前。
埃塞俄比亞魯班工坊由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與埃塞聯邦職業技術培訓學院合作建立,不僅為當地師生提供本土化實操課程,也為相關領域企業員工提供技能培訓,很多學生畢業后進入當地知名企業工作或成功創業。
早在十幾天前,“學習小組”編輯團隊就通過采訪交流、專題研討、問卷調查等方式,向埃塞俄比亞魯班工坊學員開展了問題征集:“你最關心的中國話題是什么?”
“中國保持繁榮發展的秘訣是什么?”“中國工程建設如此高效的原因何在?”“中國人是怎么做到團結一致的?”“中國有哪些先進技術?”“中國家庭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學員們的問題涵蓋經濟發展、社會建設、科技創新、文化交流等多個方面,看得出來,他們對中國充滿了好奇和向往。
在問題征集過程中,許多學員表達了想要到天安門廣場、“鳥巢”、“水立方”、東方明珠塔等中國地標性建筑和熱門景點“打卡”的愿望。一位埃塞俄比亞學員說:“我特別想乘坐中國高鐵,去最具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地方看一看!”
“我們應當向中國學習什么?”
針對學員們這些“最關心的中國話題”,“學習小組”特地邀請北京大學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的兩位專家學者,在線講述中國發展故事,分享中國發展經驗,為埃塞俄比亞學員答疑解惑。
一位是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智庫研究員、北京大學非洲研究中心副秘書長王進杰。
王進杰博士長期致力于非洲發展問題研究,曾多次前往埃塞俄比亞進行調研。活動現場,她從全面深化改革、城市化和工業化、人口紅利和教育、全球化等方面介紹了中國發展經驗,分析了中國投資對埃塞俄比亞的有益影響。
另一位是埃塞俄比亞規劃發展部前國務部長恩達爾卡喬·西姆。他目前正在北京大學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攻讀博士學位。
西姆在中國生活、學習多年,他從埃塞俄比亞人的視角分享了“我們應當向中國學習什么”的觀察思考。西姆認為,不盲目照搬照抄他國經驗,根據自身國情制定政策,在基礎設施建設、教育、健康等領域的高強度投資等,都是埃塞俄比亞應該向中國學習的重點內容。
西姆在演講中分享了一則故事。
2004年,西姆第一次來中國時,一口氣走訪了16座城市。前不久,機緣巧合之下,他又來到了20年前曾參觀過的工廠——一家位于山東濰坊的紡織機械廠。“20年過去,這家紡織機械廠已經完成了向健康環保轉型升級的過程。”西姆說,“這種可持續的發展模式,也是埃塞俄比亞企業未來應當參考借鑒的。”
“給埃塞年輕人帶來許多新思考”
直播授課時,埃塞俄比亞魯班工坊的學員們同主講人進行了充分的互動交流,許多學員表示“這樣的線上課程很有意義!”
“關于中國發展道路的討論特別有啟發性,對于我們建設自己的國家有很強的借鑒意義。”學員阿瑪蕾今年從亞的斯亞貝巴大學畢業,前不久剛剛入職中交一公局集團海外事業部。她在受訪時表示:“這次‘海外云課堂’,增進了我對建筑行業的了解。雖然語言和習慣存在差異,但埃塞俄比亞員工和中國員工一樣能很好地溝通合作。”
“兩位專家分享的內容能夠給埃塞俄比亞年輕人帶來許多新思考,大家都很渴望了解中國發展的成功經驗。”學員那多思是一名工程師,目前已在中交建工作2年。他說:“在中國企業任職,讓我得到了許多學習和提升自己的機會,也加深了我對跨文化交流的理解。”
埃塞俄比亞魯班工坊中方負責人江絳表示,現場學員聽得十分專注,雖然相隔上萬公里、橫跨5個時區,但這場持續100分鐘的“海外云課堂”卻沒有一點距離感。“特別是有埃塞俄比亞人講授,大家都感到很親近、很可信”。學員所屬單位、中交一公局集團海外事業部相關負責人也認為,本次活動搭建起了兩國間知識合作的橋梁,希望將來能有更多交流機會。
未來,學習小組“海外云課堂”還將走進更多國家,把中國故事、中國經驗講給更多人聽。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