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婦女報
2025-04-18 08:51:04
原標題:《出發》:重現革命領袖的“覺醒年代”
來源:中國婦女報
原標題:《出發》:重現革命領袖的“覺醒年代”
來源:中國婦女報
電影以毛澤東學生時代的一次暑期游學經歷為主線,對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影的創新發展進行了一次有益嘗試。
■ 許明 郭雪穎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影是中國獨有、意義重大的電影創作范式和藝術樣式,它誕生于20世紀80年代末,發展成熟于20世紀90年代,進入21世紀以來,這類電影獲得持續發展,涌現出諸如《毛澤東在1925》(2001)、《鄧小平》(2003)、《太行山上》(2005)、《建國大業》(2009)《建黨偉業》(2011)、《古田軍號》(2019)、《跨過鴨綠江》(2021)等精品力作。
這些作品講述的是革命歷史,但卻能跨越時空,帶給當代觀眾震撼的思想啟迪、深刻的精神洗禮和崇高的審美享受。同時,該類題材作品也給觀眾留下了嚴肅、莊重、深沉的固定化印象。而2024年夏天上映的電影《出發》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觀眾的刻板印象,以毛澤東學生時代的一次暑期游學經歷為主線,對該類題材電影的創新發展進行了一次有益嘗試。
不同于以往電影選取已然具有革命信仰或已走上革命道路的毛澤東的經歷作為敘事主線,電影《出發》根據真實歷史事件,將敘事起點選取在1917年“十月革命”前夕的一個暑假。彼時的中國正處在軍閥混戰時期,24歲的毛澤東即將從湖南第一師范學校畢業,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職業觀成形的時期,也是極具性格張力、行動活力的人生階段。影片通過青年毛澤東和同學蕭子升進行的一次徒步游學和社會調查來表現人物的性格,把觀眾帶進一個較為新鮮、陌生的青年毛澤東生活體驗中,勾起了年輕一代觀眾對青年毛澤東形象及其思想、精神世界的好奇與期待。
并且,影片創造性地將“公路片”的敘事手法融入進來,逐次鋪展開一段段游學經歷和場景——出發上船、路遇逃兵、夜宿何叔衡家、與村霸發生沖突、借住寺廟、與方丈論道、遇大洪水、見馬幫、在俏姑娘處化險為夷、拜見張知事、救逃兵、返回學校、決心成立新民學會……一連串具有戲劇張力的情景將觀眾完全帶入了青年毛澤東的視角與情感之中。可以看出,這段游學經歷前后構成了一個閉環,出發前,青年毛澤東帶著自己“修學好古”的心理,向往湖湘先賢的治學功夫;回來后,青年毛澤東堅定了“改造中國”的人生理想。由此,影片闡明了青年毛澤東決定走上改造社會、救國救民的革命道路的緣由與初衷。
視覺呈現上,影片以山水意象化的影像構圖來營造場景、烘托人物形象,使影片極具觀賞性和意境感。影片開場的一個長鏡頭中,青年毛澤東與蕭子升置身水上,水流緩緩流過,倒映出岸上生活、勞作的彼時鄉村中國百姓的群像,看上去極像一幅山水人物畫。而影片后半段,青年毛澤東只身涉險,來到被洪水沖毀的村莊,影片這時以全景畫面起幅,好似一幅流民生存寫實圖,深刻展現了彼時中國鄉村的真實面貌。片尾,影片以油畫般的構圖畫面依次展示災民的臉部特寫,他們貧苦而蒙昧、可憐卻無助,此情此景給影片中的青年毛澤東帶來的心靈的沖擊,也令銀幕前的觀眾陷入深思。
最具突破性的,還當屬影片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往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影中的毛澤東形象側重表現領袖氣質,久而久之,觀眾容易對革命領袖形成一定的刻板印象。而《出發》中的青年毛澤東形象令人眼前一亮,通過截取觀眾相對不熟悉的游學經歷,塑造出了一個青春激揚、揮斥方遒,急公好義、行俠仗義,求索問道、心系天下的青年毛澤東形象。這與以往革命歷史題材影片中的毛澤東形象有所不同,卻又一脈相承,彰顯了青年毛澤東日后走上革命道路的歷史必然性。
影片善于通過特定的生活細節與語言來塑造人物,使青年毛澤東形象細膩生動,富有感染力。例如,青年毛澤東喜愛游泳,水的意象畫面便多次出現——與同學集體游泳的場景,在同學家水缸中練習憋氣和膽氣的情節,片尾只身潛水前去搭救逃兵的場景……青年毛澤東的毅力、膽氣和才具由此呈現。而充滿個性、哲理與趣味的語言,同樣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青年毛澤東出場亮相時就以風趣的話語來表現自己獨立自主的個性,他在宿舍里給自己剪頭發,這時蔡和森走過來問他:“潤之,怎么還自己剪頭發?”毛澤東回應道:“自己的頭發自己做主啊。”在河邊夜宿時,蕭子升發出感嘆,說:“放眼望過去,不曉得屋在哪里?”毛澤東回應道:“把河灘當床,藍天當帳幔,月亮當燈籠,不亦快哉。窮有窮的快活嘛!”簡單的話語中充滿詩意與深意,讓觀眾看到了青年毛澤東身上獨特的青春激情、樂觀精神和家國情懷。
通過這些有感染力的細節,《出發》讓當代觀眾,認識到一個與自己具有很多共同點、相似點的青年毛澤東,產生極強的代入感、共情感,觀者仿佛跟隨時光的足跡,看見了屬于革命領袖的“覺醒年代”,從而更深刻地了解到毛澤東由一個信奉“修學好古、實事求是”的青年學生到信仰馬克思主義理念的共產黨人,再到走上革命斗爭道路,最終成為領導中國走向勝利的偉大領袖的一生。由此,影片《出發》可以說豐富了新時代革命歷史題材電影的創作路徑,為弘揚主流價值、講好中國故事提供了有價值的探索。
【作者許明,山東女子學院傳媒學院院長助理,博士;郭雪穎,山東師范大學體育學院講師,博士。本文系山東省文旅課題“微短劇創作與傳播推動文旅發展的路徑研究”(編號24WLY122);山東省高等教育學會課題“山東傳統文化資源融入高校美育浸潤行動的實踐研究”(編號:SDGJ2023C02)的階段性成果】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