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參考消息網
2018-12-10 00:26:12
參考消息網12月10日報道 臺媒稱,每年11月,是德國所謂的“亡者追思月”,因為從11月1日的諸圣節一直到25日的亡者主日,11月是德國一年中紀念亡者節日最多的月份。然而隨著高齡化浪潮襲來,德國“老人孤獨死”的現象也日漸嚴重,在這些被遺忘的孤獨死背后,老年危機更是默克爾政府13年來“最軟的一塊”。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12月4日報道,《德國之聲》披露,在德國魯爾工業區的大城市蓋爾森基興,一名46歲的男子在自宅公寓孤獨死去,長達8個月后才被人發現——找不到其親友、鄰居一問三不知,只有姓名和住址信息。為這位孤獨逝者禱告的牧師表示,“不只是死亡,他們的生活也沒人在乎。”
報道稱,在德國,孤獨死者若在至多約10天內(不同城市規定不一)沒有親友認領,或者親友因故不愿為逝者安排葬禮,一般會由當地政府單位或者民間團體為其舉辦“公共衛生葬禮”(簡稱:公衛葬禮——本網注)。“孤獨死”的案件在人口稠密、情感離散的大城市尤其顯著,像是情況惡化嚴重的漢堡,從2007年到2017年,公衛葬禮的舉辦次數就翻漲了一倍之多,光是去年就為孤獨死者舉辦了1200次葬禮。
“德國人越來越長壽,但也越來越多老人孤獨死,公衛葬禮也變得日益平常。”德國殯葬聯邦協會的秘書長諾伊瑟表示,“孤獨死”與德國社會高齡化的關系密不可分。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數據,2017年德國60歲到80歲之間的人口占21.7%,80歲以上6.2%——也就是說,將近30%的人口是60歲以上的老者,而前西德地區高齡化的腳步明顯較前東德地區緩慢。若以整個歐盟來看,德國也是人口老化最嚴重的“歐洲老人院”之一。
報道稱,在全球高齡化、少子化浪潮下,德國養老系統也因此受到巨大沖擊。為強化社會安全網,基民盟于1990年代通過制定法律開始實行強制繳納的“長期照護保險制度”,待年老需要照護時,民眾可依法申請不等的養老津貼,保障老年基本生活。隨著時代變遷,養老津貼給付的評級標準也逐步修正,由于社保津貼一般仍難以完全補貼照護支出,部分德國民眾也會選擇投保“長期照護私人保險”,但養老乃至身后事的費用支出、申請補助的繁瑣過程,依然是沉重的負擔。
報道稱,除了錢的問題,照護人力短缺更是默克爾政府近年來被反對黨以及業界人士指責的問題。德國目前約有300萬的老人接受照護,預計到2060年將會飆升至450萬。面對老人人口不斷增加,照護產業卻長期遭遇人力不足、低薪等結構性問題。今年4月,官方數據便指出,德國照護產業共有約3.6萬人力缺口,其中將近一半的缺口為老人照護。
為了改善這“最軟一塊”的惡況,德國多個部門于今年7月共同宣布了一項“照護協同行動”計劃,研擬改善照護職業培訓系統、改善工作條件,給予照護人員更多自由時間、照護系統數位化、招募外籍照護人員、改善低薪,將照護機構人員的月薪提升至3000歐元的水準。
報道稱,然而由德國衛生部長施潘主導的該項計劃也引來了不少質疑:在照護產業改革的同時,背后的巨額支出是否又會淪為由受照護者為政策買單?伴隨高齡化、“孤獨死”等社會現象惡化,德國政府的養老政策,在金錢與人力的拉扯下似乎仍備受考驗。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