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廣網
2017-01-06 14:57:01
央廣網眉山1月6日消息(記者賈宜超)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發掘1月5日正式啟動。江口沉銀遺址是清代以來的文獻中記載張獻忠的沉銀地點,由于近幾年多次遭到盜掘,文物部門決定對江口沉銀遺址進行考古發掘,發掘時間預計為3個月。
“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到成都府”。這是在四川彭山民間盛傳的“尋銀訣”。清代以來的文獻中多記載明軍將領楊展曾在江口伏擊了大西軍領袖張獻忠的船隊。而民間傳說張獻忠在兵敗后曾經“千船沉銀”,大量金銀財寶沉入江底。
從2005年開始,關于這個傳說有了越來越多的佐證:彭山區江口鎮岷江河道內陸續發現了大量文物,這些文物包括銘刻年號的金冊、裝于木鞘中的銀錠、“西王賞功”錢幣以及大量的銀質飾品、碎銀等。自2013年以來,江口沉銀遺址遭到多次盜掘。經過一年多的偵查,警方抓獲了一批犯罪分子,并追剿回多件珍貴文物。
“此次江口沉銀遺址考古發掘主要還是因為盜掘嚴重。”據此次考古發掘組領隊劉志巖介紹說:“我國考古發掘主要有三種模式:第一種是基本建設,如修水庫、修路,文物有一些避免不了被破壞,做考古調查進行保護;第二種就是被盜掘,被破壞,做一種搶救;第三種就是主動發掘,這個國家每年批準極少,主要是為了解決某一個重大的學術問題。”劉志巖表示,此次考古發掘就屬于第二種情況,江口沉銀遺址位于岷江水下,面臨盜掘風險,保護難度極大。
據悉,江口沉銀遺址位于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的岷江河道內,2010年被眉山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眉府函[2010]142號),遺址保護范圍為東西各至河堤,南至岷江大橋,北至府河、南河交匯處,面積約100萬平方米。2015年12月,在彭山召開了江口沉銀遺址保護和考古研討會,經專家論證,江口沉銀遺址極有可能為文獻中記載的張獻忠船隊被伏擊地點。
為避免江口沉銀遺址遭到進一步的盜掘和破壞,充分了解遺址的分布范圍以及文物在水下的保存狀況,為制定保護規劃提供科學依據,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和彭山區文物保護管理所,制定了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工作方案。2016年4月,國家文物局批準對江口沉銀遺址進行考古發掘,發掘時間預計為3個月。
記者當天在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發掘現場看到,江口沉銀遺址已被數公里長的藍色彩鋼包圍,圍堰工作區域內的河水已全部排空,河灘上一些考古人員正在現場勘測。考古發掘組領隊劉志巖告訴記者,盡管此次考古發掘是先圍堰抽水后層層發掘,但依然屬于水下考古發掘。此次考古發掘計劃通過河道內的臨時圍堰工程解決考古發掘平臺,再通過金屬探測器確定重點發掘區域。在發掘過程中采用全站儀精確定位出水文物坐標,同時利用三維成像和航拍技術采集文物信息。
“我們考古不是挖寶,但是它對研究有很大作用的。江口沉銀遺址很大,要靠一次性的發掘把它徹底搞清楚,我個人認為也是比較難。但是持續的關注,不斷的發掘,我們總會把它搞清楚。”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高大倫看來,江口沉銀遺址的發掘將為解決諸多有關張獻忠的歷史傳說提供科學依據。不過,對于此次考古發掘能解開張獻忠“江口沉銀”的多少秘密,發掘多少沉入江中的寶物,高大倫表示無法預測,對于張獻忠“江口沉銀”的那些秘密還有待一步步解開。
“此次發掘是四川省第一次進行水下考古發掘,水下文物的埋藏情況與陸地相比更為復雜,遺址本身又屢遭盜掘,因此本次考古尚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高大倫告訴記者,期望能夠通過本次考古發掘對江口沉銀遺址的性質、文物的分布范圍、埋藏情況和保存狀況有進一步的了解,同時能為四川水下考古積累經驗,培養人才。通過科學的考古發掘,進一步使整個遺址及文物能夠得到妥善的保存和保管,從而有利于文化遺產的保護、展示和利用。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表示,將根據本次考古發掘的進展情況,及時向媒體和社會公布工作成果。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