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17-02-06 18:01:02
新華社北京2月6日電 題: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戰略思路——開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之年述評
新華社記者趙超、王希、姜琳
聞雞起舞,登高望遠。
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面對依然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面向“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任務更加繁重而緊迫。
一年之計在于春,擼起袖子加油干。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攻堅克難,闖關奪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將在不斷深化中引領中國經濟朝著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方向闊步前進。
從重大決策到戰略思路——深刻洞悉突出問題,豐富完善頂層設計,這是一條宏觀經濟管理的必由之路
大年初五,國家統計局在農歷丁酉年伊始發布最新數據:2017年1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1.3%,連續6個月站上50%榮枯線,延續平穩擴張態勢。
“這表明工業企業對未來市場前景預期比較穩定,對春節后的生產經營準備比較充分。綜合研判,2017年經濟運行有望平穩開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說。
經濟運行繼續保持在合理區間,背后是宏觀政策的集中發力,牢牢把握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至關重要。
從2015年11月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首次提出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到今年1月中央政治局就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行第三十八次集體學習,一年多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深入闡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現實依據、深刻內涵、根本目的和工作要求。
這是一項事關全局的重大決策——
歲末年初,在民營企業浙江駿馬衣車有限公司,幾位工作人員熟練操作著平衡車進行生產作業。這個靠生產縫紉機配件起家的企業,去年下半年轉型智能出行市場,半年時間生產平衡車9000臺,預計可創造500萬元利潤。
總經理阮吉明說:“以前我們的產品屬于產業鏈底端,現在的產品技術含量高,企業有了更多自主權和話語權,這樣的轉型才有出路。”
轉型是中國經濟繞不開的關鍵詞。
“如果說新常態的戰略判斷回答了發展新階段‘怎么看’的問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則闡明了發展新特征下‘怎么干’的方法論,是指導經濟工作全局的重大決策。”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張占斌說。
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郭春麗認為,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解決中國經濟運行中增長動力不足、供需結構錯位兩大問題,才能確保中國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這是一次勇于突破的重大創新——
繼續種普通小麥,還是改種優質小麥?一個省時省力,但市場難料;另一個需要新技術新設備,但市場需求大。開春之際,河南息縣種糧大戶柳學友念起了新一年的“種地經”。
“中央提出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信這會讓種糧大戶獲益,堅定我們繼續種糧的信心。”柳學友說。
從重點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到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再到著力振興實體經濟、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一年多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政策框架和政策體系愈發清晰,日益顯現科學理論本色。
中國的發展依靠中國理論指引,中國的問題需用中國理論解決。
經濟學家厲以寧總結說:“正在發展構建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理論,是在中國經濟土壤中生長起來的,是改革開放30多年我國經濟發展經驗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要內容,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
結構性問題困擾世界經濟,中國以自身的結構性改革為世界經濟注入活力,以實際行動助力全球結構性改革。
歐洲國際政治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埃里克松評價說:“中國在推進結構性改革問題上顯示了強大的領導力,既為其他國家樹立了榜樣,又能有效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進程。”
這是一種謀劃長遠的戰略思路——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必然選擇,是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我國宏觀經濟管理必須確立的戰略思路。
“這一重大改革指明了今后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我國經濟新結構的必然方向,經濟新模式的突破路徑,經濟新動能的重要來源,經濟新方位的必經階段。”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張杰說。
道雖邇,不行不至。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要義是通過市場取向的綜合創新,促進政府管理更科學,市場更有效,企業更有活力,進而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國家行政學院常務副院長馬建堂說,“下一步要堅決按中央要求,把握好這項改革的最終目的、主攻方向和根本途徑,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為提高發展質量激發內生動力。”
從攻堅之年到深化之年——謀劃全局著眼長遠,精準定位主攻方向,這是一次推動轉型升級的深刻變革
鋼鐵、煤炭去產能年度任務提前完成,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連續減少,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等措施陸續出臺,多措并舉降低企業成本約1萬億元,脫貧攻堅、民生投資提速加力……
過去一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響攻堅戰,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
產能和庫存下降引導預期改善,促進價格回升、企業效益好轉;降成本增強企業信心;去杠桿路徑明確,風險隨之降低;補短板拉動有效投資,百姓有了更多獲得感。
與此同時,去產能、去庫存為經濟開拓新空間,從無效和低端供給中釋放的各類要素,正加速向中高端供給集聚。
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產業化加快,互聯網教育、移動醫療等新業態迅猛發展,線上線下融合、移動支付等新模式層出不窮……“鋪天蓋地”的創新創業與“頂天立地”的科技突破相輔相成,成為孕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的重要源泉。
“由于推行了供給側改革,中國經濟在2016年邁出了堅實的步伐,經濟增長指標達到預期,并將2017年的工作重點放在長期發展上。”拉美社發表評論說。
一年多來,改革部署密集有序,各地各部門深化落實——
2015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
2016年1月,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研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案;
2016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任務……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以來,各地各部門不斷強化認識,使改革走過攻堅之年,步入深化之年。
一年多來,改革脈絡日漸清晰,主攻方向不斷聚焦——
既遵循市場規律,善用市場機制解決問題,又充分發揮政府在改革中抓重點、抓關鍵環節的牽引作用,以最小的代價實現結構調整優化;
一方面鎖定五大任務這一當前經濟最為突出的結構性矛盾,以釘釘子的精神不斷加以解決,另一方面著眼于中長期經濟發展,大刀闊斧地全面深化改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干什么”“誰來干”“怎么干”等問題的答案不斷明確,為改革推進提供了行動指南。
一年多來,改革環境日益優化,更注重有效的制度供給——
2016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97個年度重點改革任務和128個其他改革任務基本完成,中央和國家有關部門還完成了194個改革任務,各方面共出臺改革方案419個,主要領域四梁八柱性質的改革主體框架已經基本確立。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
“中國已成為全球結構性改革的引領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認為,中國正通過銳意改革化解過剩產能和加快經濟轉型,盡管有挑戰很痛苦,但中國的轉型升級將讓全世界受益。
從五大任務到四大關系——堅定信心真抓實干,辯證思維協調推進,這是一場必須打贏的持久戰
從攻堅之年到深化之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觸及的深層次問題更多,改革難度也更大。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場關系全局、關系長遠的攻堅戰。我們要在已有工作和成效的基礎上,在目標、任務、方式、政策、路徑、舉措等方面深化落實,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處理好幾個重大關系。
專家表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需要從操作層面上升到認識層面,堅定信心真抓實干,辯證思維協調推進,處理好各種錯綜復雜的關系,推動五大任務取得更大進展。
——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用活用好“兩只手”。
作為去產能的“大頭”,河北省今年計劃壓減煉鋼產能1562萬噸、煉鐵產能1624萬噸。但隨著鋼鐵價格回升,個別企業的決心有所動搖。
“鋼價較快上漲并不能說明化解過剩已經到位,去產能的決心不能動搖,力度也不能減弱。”國家發改革副主任林念修表示,但在推進去產能過程中要遵循市場規律,科學把握去產能的規模和節奏,保證市場供求穩定。
梳理近期陸續召開的地方兩會可以發現,“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消除隱性壁壘”“營造良好的市場秩序”“深入推進公共資源交易市場化改革”等,成為2017年各地政府工作的重要事項。
——處理好短期和長期的關系,既打持久戰又打殲滅戰。
在東北老工業基地,沈陽機床集團過去一年多在矛盾中前行,一方面享受著自主研發智能機床帶來的訂單大增,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對傳統機床“尾大難掉”引發的市場差評,財務狀況短期內難以徹底扭轉。
“但只要挺過這兩三年,智能機床帶來的利潤就會爆發式地體現出來。”沈陽機床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趙彪說,短期內得頂住壓力、穩定生產經營,長期看還得堅持自主研發,向高端轉型。
“2017年改革向縱深挺進,去產能任務更加艱巨。”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姜智敏表示,既要打殲滅戰,更要打持久戰。盡管去年煤炭去產能任務超額完成,但煤炭行業整體脫困發展和提質增效仍任重道遠。
——處理好減法和加法的關系,突出定向、精準、有度。
光大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說,通過有效減法換來發展加法,做減法不能“一刀切”,做加法不要“一窩蜂”。
做減法,就要減少低端供給和無效供給,為經濟發展留出新空間。做加法,就要擴大有效供給和中高端供給,加快創新驅動。
當前,各地在推出去庫存、處置“僵尸企業”等減法措施的同時,紛紛加大扶貧、水利設施投入、補環境短板等力度。2月起,《企業投資項目核準和備案管理條例》等一批新規開始實施,可以進一步為企業“甩包袱”,為百姓“派紅利”。
推進“三去一降一補”要有辯證思維,每一項都要用力得當、精準有度。
“在淘汰落后、調整過剩的同時,也要積極補足部分行業產能不足的短板;在推進三四線城市房產去庫存的同時,也要注意一二線城市房價過度攀升的勢頭;在實現債務總體目標可控的同時,也要以市場化手段推進企業負債、尤其是國企債務去杠桿。”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朱之鑫說。
——處理好供給和需求的關系,使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并不是放棄需求側管理,而是要提高兩者的協同性,關鍵是做好結構性文章。”南京大學商學院院長沈坤榮說,要將結構性稅收與財政政策相結合,將貨幣政策總量管理與結構性放松相結合。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朱之鑫表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矯正資源錯配與要素扭曲十分重要。但側重供給側改革并不是替代需求管理,通過需求管理穩增長,釋放新需求,引導市場樹立信心、改善市場預期,對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說同樣非常必要。
東風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
樹立必勝信念,把握發展主動,不因困難而不為,不因風險而躲避,不因陣痛而不前,堅定不移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向前推進,中國經濟將不斷開創新局面、躍上新高度。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面小康道路上的“民生觀”述評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