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17-02-10 17:36:02
新華社北京2月10日電 題:預盈變巨虧 上市公司業績“變臉”為哪般?
新華社記者許晟、潘清、劉懷丕
2016年年度上市公司業績預告漸近尾聲,不少公司報喜的同時,一些上市公司大幅修正業績,由預盈轉預虧的“變臉”行為,卻令投資者心寒。業內人士認為,對與業績“變臉”伴生的違法違規現象,在加強監管管住大股東和中介機構的同時,也應從多維度為投資者維權困局求解。
上市公司業績“變臉”頻頻
山東墨龍業績“變臉”一事,近期受到市場廣泛關注。3日,山東墨龍發布2016年業績修正預告,公司預計2016年虧損4.8億元至6.3億元。然而,就在去年10月底,該公司披露年度利潤盈利約為600萬元至1200萬元。
與山東墨龍類似,上市公司玩業績“變臉”的還有不少。英飛拓1月14日修正2016年度業績預告,將年度預計凈利潤由預盈6000萬元至7000萬元,修正為預計虧損4億元至4.5億元;天馬精化由預盈修正為預虧2.5億元至3.5億元等。
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2月9日,A股已有2801家上市公司發布2016年年度業績預告,其中129家公司存在業績修正行為,10家公司修正后業績預虧或續虧。此外,還有不少像馳宏鋅鍺這樣的上市公司,三季報中還是盈利,到年度預告中就出現巨虧,也被部分市場人士歸為業績“變臉”。
不少上市公司已經公告了業績“變臉”的原因。山東墨龍3日公告業績修正原因時稱,對存貨、應收款項、商譽等相關資產計提了減值準備,且油價等原材料價格波動影響了業績;天馬精化在修正公告中表示,行業產能過剩、運營成本提高、計提減值損失等是業績修正的原因。
但此類理由并不能很好地說服投資者。“因報告期內發生影響公司業績的事件,或者市場價格波動等外部環境影響,上市公司業績預告和最終結果會產生一定偏差,但通常不會相差太大。”深圳紫金港資本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員陳紹霞說,“但是從預盈幾千萬元,到預虧幾億元,顯然是不正常的。”
業績“變臉”或伴隨違法違規
業界指出,不管是向好還是向差的業績“變臉”,都有可能產生套利空間,甚至伴生財務造假等違法違規現象。
兩種情況通常會導致業績大幅調整。“一是因為做了計提減值準備。”陳紹霞說,另一種是上市公司過往的業績含有水分,累積的潛在虧損在某一年的定期報告中一次性處理掉,導致業績大幅變動,“這在股市當中被戲稱為‘大洗澡’”。
更有業界分析師直言,上市公司在業績上做文章一般都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利益,在預虧時刻意壓低股價,低價增發或實施員工持股,隨后預告正常的盈利業績,讓股價回歸正常價格水平;在預告盈利時,可以為上市公司大股東減持或股權質押打掩護等。
典型的就像山東墨龍這家企業,在年度業績預告后、修正前的2016年11月,公司總經理張云三減持套現約8227萬元;今年1月,公司控股股東張恩榮減持3000萬股,套現約2.78億元。隨后2月2日,公司將業績修正為預計巨虧。目前,證監會已對張恩榮、張云三進行立案調查。
除了惡意減持,上市公司業績“變臉”還可能伴生財務造假、信息披露違規等違法違規情形。陳紹霞等業內人士認為,業績預披露目的是為了給投資者合理預期,出現業績預告大變化會顯然地誤導投資者,擾亂市場秩序,必須對此類事件徹查嚴懲。
投資者維權困局仍需多方求解
上市公司業績“變臉”后,不明就里的投資者,尤其是中小股民,常常無奈地為上市公司行為“買單”。面對不斷出現的業績“變臉”,監管層該如何監管,又有哪些渠道可以幫助處于弱勢的中小投資者維權?
陳紹霞等業界人士認為,不少業績“變臉”的公司往往從幾年前開始就可能做假賬,監管層應該追根溯源,從前幾年的業績開始查,還可以聘請獨立第三方機構,審計公司幾年來的賬目,對上市公司股東,會計師事務所、保薦機構等中介可能存在的失職行為,要重罰。
“要對承諾了但不兌現的‘業績變臉’行為,進行嚴厲處罰。”望華資本創始人戚克栴說,如果上市公司涉嫌財務造假,集體訴訟制度也可以用于保護投資者權益,中小股東可以聯合起來訴訟,以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此外,證券界、法律界人士也呼吁,盡快修訂相關法律法規,明確上市公司業績“變臉”及其伴生的違法違規行為發生后主張權利的主體,同時擴大民事訴訟的可訴范圍,將非公允關聯交易等其他引發業績“變臉”的行為納入其中。
凱石益正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研究總監仇彥英等業界人士認為,在嚴厲處罰相關責任主體的同時,推動相關仲裁制度和調解制度的建立,也有利于投資者權益的保護。唯多方著手,方可震懾“任性”的上市公司,為投資者解維權困局,為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護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