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7-02-11 11:28:02
近階段,中國央行在貨幣市場的操作引發了海內外廣泛關注。在外匯儲備回落至3萬億美元下方之際,“中國通過加息以保匯率”的觀點開始出現。對此,多位專家指出,市場化利率本身具有波動性,央行相關操作并不屬于加息,其主要目的在于控風險、防通脹、促改革。
利率波動本屬正常
中國央行真的在“加息”嗎?
在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看來,貨幣市場的利率變化與存貸款利率不是亦步亦趨的關系,有的會逐漸傳導,有的則會由金融機構自行消化。央行上調給金融機構提供資金時收取的利率并不等于加息。同時,央行相關人士也指出,逆回購中標利率上行是市場化招投標的結果,反映了去年9月份以來貨幣市場利率中樞上行的走勢,與央行實際加息時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的做法差別較大。
“利率是資金使用價格的最直接表現。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關鍵階段完成之后,金融機構與客戶之間的利率已基本實現自由定價,央行在貨幣市場的調控也就從過去的直接制定利率,轉變到以不同的數量和價格為金融機構提供資金上來。因此,貨幣市場的利率波動既包含央行政策導向,也反映市場供需,是正常現象。”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基調穩健促改革
對于貨幣政策的取向,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張曉慧近日撰文指出,貨幣政策既要適度擴大總需求,防止出現經濟短期過快下行,又不能過度放水,防止因貨幣供給過多產生加杠桿和資產泡沫風險。張曉慧強調,穩健的貨幣政策需要更加中性,更加審慎,更好地平衡穩增長、調結構、抑泡沫和防風險之間的關系,從而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環境。
“雖然國內利率水平升高在客觀上確實有助于緩解資金外流壓力,促進人民幣匯率走強,但中國央行近期的舉動顯然并不屬于‘加息保匯率’的情況,而是結合當前國內經濟、金融形勢及供給側改革需要,對貨幣政策新工具進行正常的探索和使用。”趙錫軍說,對貨幣政策而言,“穩”就是穩流動性、穩物價、穩增長,“進”要求促改革、提升資產質量、化解金融風險。因此,只有堅持“穩中求進”,才能進一步引導外界對中國經濟及金融體系形成理性預期,從而幫助人民幣匯率保持在均衡水平。
經濟向好趨勢穩
據有關機構預計,在通脹預期升溫、全社會防風險意識提高、資本外流壓力依然存在等背景下,2017年中國市場化的利率仍有望保持相對較高水平。事實上,無論利率中樞上行還是匯率保持穩定,中國經濟不斷向好的基本面都不容忽視。
2016年,中國GDP首次邁上“70萬億”臺階,達74412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7%。趙錫軍說:“從中國經濟基本面和運行態勢來看,其不支持人民幣匯率大幅貶值。目前人民幣匯率所存在的下行壓力更多來自美聯儲加息帶來的外部沖擊、國際金融市場投機炒作、非法跨境資金頻繁流動等方面。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已經采取了相應措施,確保正常的跨境資金自由合法地進出,同時引導外匯市場保持理性,以使人民幣匯率更好地反映真實供需。”(記者 王俊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