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參考報
2017-02-21 09:39:02
《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期在多個城市調研發現,一些用水單位二次供水設施存在設備老化、不能定期清洗的現象,水質合格的自來水在經過這一環節后,被污染的機率大大增加。由于供水管道分段管理、居民物權意識弱、監管乏力等原因,作為供水“最后一公里”的二次供水屢屢陷入“物業公司喊冤、供水企業叫屈、群眾不便”的困境。業內人士建議,盡快理順投入監管機制,設立公開的信息平臺,保障二次供水正常化。
水質存問題涉水投訴多
2016年下半年,武漢市江夏區保利清能西海岸小區100多戶居民為水質問題四處投訴上訪。多位小區居民說,剛搬入新房不久就發現水呈淡黃色、雜質不少,持續了一兩個月,后來物業一個月清洗幾次水箱,水質有所好轉,但時不時還是有黃水流出,大家都不敢喝家里的自來水了。
江夏區水務總公司副總經理徐永紅表示,絕大多數城市小區需自建儲存、加壓設施,將公共供水管網的水引入千家萬戶,稱為二次供水。這個小區就是總表供水,主管網的水經檢測沒有問題。他說,小區供水管網從建設到投入使用隔了較長時間,很可能是管網長時間閑置,沒有沖洗干凈就接入用戶家造成污染。
在南京市水務局供節水管理處主任金勇軍看來,除了需二次加壓的居民住宅,寫字樓、大型商場的問題同樣突出。他們2016年對二次供水水箱清洗消毒情況進行了專項執法檢查,所抽查的15處樓宇就有5處違規,其中新街口一棟29層的寫字樓17個月沒有清洗水箱。“物業人員竟解釋說,清洗太費事,疏忽了。”
長沙供水有限公司董事長金凱軍說,他們曾經發現二次供水水池底下有20多公分的淤泥,顯然很久沒清洗。
二次供水問題留下大量歷史欠賬和矛盾。武漢水務集團二次供水管理辦公室主任鄭艷榮稱,很多地方對二次供水設施放任管理,水質一出問題,用戶就投訴自來水公司,與二次供水有關的投訴占到總投訴量的70%左右。金勇軍也表示,南京市自來水服務投訴中,一大半涉及二次供水。
建設和管護分離矛盾突出
業內人士稱,二次供水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房改遺留下來的問題,原來是房管局、單位管理,房改后交給業主。目前大部分小區二次供水設施由開發商建設,物業公司管理;小部分由單位、房管所或業主自管;一些沒有物業公司的老舊小區沒人管,帶來諸多矛盾和問題。
建設和管護分離,二次供水設施良莠不齊。徐永紅說,由于二次供水設施無明確的技術標準,不少開發商為了節約成本,就選用品質較差的管材、水箱等供水設備,在施工安裝上也不規范,留下了很多先天性的隱患。
管理不專業維護水平低,水箱清洗消毒不及時。重慶市自來水公司總經理姜源表示,一些物業公司力量較弱,沒有專業的管理人員,維修不及時、服務不到位;有的水箱竟然有死耗子,10多年不清洗消毒;有的小區住的人少,一箱水用很久;一些管理不規范的小區物業費收不起來,供水保障性更差。
供水分段管理容易推諉扯皮,引發矛盾糾紛。目前的供水模式多由供水公司一張總表對小區,與小區內部供水以自來水表為界分開管理。一旦出現問題,容易相互推諉、激發矛盾,屢屢陷入“物業公司喊冤、供水企業叫屈、廣大用戶受害”的困境。
水質監測水平較低,設施安全防護存隱患。業內人士稱,有的二次供水水箱管理不嚴、鎖都沒上;有的水池水箱密封不嚴,異物容易掉入。此外,大多數小區沒有安裝水質監測監控裝置,衛生防疫部門的監測頻次較低,省會以外的城市一般沒有國家規定的106項水質監測指標的全分析能力,存在安全隱患。
金凱軍坦言,二次供水已經成為當前城市居民飲水最薄弱的環節,其根源首先是管理體制不順,我國《物權法》界定二次供水設施的產權為全體業主共有,業主應承擔其維護的職責,但目前國家沒有出臺與二次供水相關的管理辦法。
鄭艷榮說,供水企業既不擁有這些二次供水設施的產權,也沒有得到授權去管理這些設備,只能保證水在進入小區時合格,而進入居民家前的“最后一公里”,一般由開發商、物業或房產所有者來負責。
然而,業主普遍缺乏管理意識和能力,一些隨意廢除設施、改變設施用途等行為,使得二次供水設施無法正常運轉。加上我國物業管理行業良莠不齊,保障二次供水水質只能看物業能否“憑良心”做事。
其次,用戶物權意識缺乏,不愿意承擔物權服務費用。鄭艷榮說,老百姓物權意識不強,不愿意出錢來維護自己的物權。發現二次供水影響水質就找政府、供水企業,政府又給供水企業施壓,讓企業在沒有得到用戶授權、沒有獲得用戶服務費的情況下被動添加這類服務,將二次供水服務放在水價里又對沒享受服務的居民不公平,從而陷入了死循環。
另外,二次供水還存在多頭管理、監管乏力的問題。天津市水務局二次供水科科長陳軍表示,作為管理部門,我們建設環節有標準,有二次供水技術規程;在日常監管環節,有專業清理消毒隊伍,清理完之后有專業檢測單位、防疫部門驗收。
然而,業內人士反映,雖然二次供水有水務、住建、衛生等多個部門監管,但由于點多線長面廣,監管力量有限,哪個部門都管不住,陷入“管不好、不想管、最后沒有人管”的尷尬境地,成為長期困擾飲水安全的大難題。
改造工程遭遇重重困難
二次供水已成為制約城市飲水安全的突出問題,長沙、武漢、重慶、南京等多個城市先后啟動了二次供水改造工程,然而,在推進過程中卻遭遇重重困難:建材質量良莠不齊致改造難,責任主體不愿配合致落實難,投入機制缺乏規范導致推進難。
“隨著設施老化,不漏變成了小漏,小漏變成了大漏。開發商、物業公司,甚至供水企業,都慢慢把二次供水視為燙手山芋。”武漢水務集團二次供水管理辦公室主任鄭艷榮說。業內人士反映,歷史欠賬多,責任不明確及投入缺理順,導致二次供水改造推進困難重重。
——建材質量良莠不齊致改造難。長沙水業集團相關負責人說,二次供水管網和設施此前一般由開發商建設,管網用材不規范,質量參差不齊,施工工藝達不到要求,質量差的在建成三、五年后即出現漏損等問題,造成小區的總表與住戶水表有時差距很大,而供水工程埋在地下是隱蔽工程,短期內根本難以查找原因。
另外,原來房子的供水設計和管網設計已固定下來,有的樓盤沒有單獨的管道井,管網直接在用戶家里,用戶裝修時都包起來了,要去改造就非常難。
——責任主體不愿配合致落實難。記者發現,二次供水的管理主體五花八門,不同的管理主體,有著不同的利益需求,不愿意承擔二次供水的職責。“根據《物權法》,假如一個小區有1000戶居民,70%居民簽字,確保水表進戶以后,就可以啟動維修基金,但每一戶都要登幾次門才能找到人,這個工作量巨大。”南京市水務局供節水管理處主任金勇軍說,尤其是15層以下的抄表到戶工作,很多老百姓不愿意移交,因為要交錢,還破壞裝修。
——投入機制缺乏規范致推進難。廠礦企業職工宿舍都是單位二次供水,一塊總表結算,對供水企業來說,如果抄表到戶,成本就會上升很多,整個行業對戶表改造不積極。
長沙供水有限公司董事長金凱軍說,改造一戶要2500元至2800元,說是用戶表改造后階梯水價增加的收入彌補,但實際上這一塊收入微乎其微,企業捉襟見肘;但不改造的話,供水矛盾突出,老百姓投訴多,政府就壓供水企業,我們只能“硬著頭皮”做。
一些小區雖然是開發商負責出資,但協調難度同樣很大。南京市多位住建和房管工作人員透露,開發商資金籌集困難比較大,理由是建設初期,對于水系統的建設這塊,已出資并移交多年了。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