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2017-02-22 07:43:02
原標題:實體興,中國強(地方兩會看轉型)
地方兩會密集召開。從白山黑水到西南邊陲,從江漢平原到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振興實體經濟”不僅成為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更是眾多地方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關鍵詞,是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強音。
實體經濟是強國之基、富民之本
“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的根基,是建設經濟強省的重中之重,任何時候都不能把實體經濟搞虛了、搞少了。”在2017年河北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實體經濟的重要性被這樣強調。
過去兩年,盡管中國經濟運行穩中有進,但實體經濟正經歷艱難的爬坡過坎。2015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下降2.3%,為多年來首次下降;2016年,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水平不足2015年的1/3,是有該數據統計以來的最低速;“關廠炒房”“賣房保殼”“脫實入虛”更是成為年度經濟熱詞。
正是經歷了這樣的滾石上山、攻堅克難,不少地方在新一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都將振興實體經濟作為加快新舊動能順利轉換的重要抓手。
振興實體經濟,是提升整體競爭力的必然要求。“振興實體經濟,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將會給江蘇這個經濟大省的持續發展提供澎湃動力。江蘇希望通過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進一步提升江蘇實體經濟整體競爭力。”江蘇省政府工作報告擲地有聲。
振興實體經濟,是實現經濟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2017年工作報告指出,“實體經濟是經濟發展的根基,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內容,也是推動新疆經濟更好更快發展的必由之路。”湖北省政府工作報告則坦言,“實體經濟是強省之基、富民之本。我省是靠實體經濟起家的,也要靠實體經濟走向未來。”
振興實體經濟,成為不少地方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中,“大力推動實體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位居2017年重點工作之首。河北省政府工作報告則表示,“要通過政策引導、要素配置、環境保障促進各類資源向實體經濟聚集,擴規模、提質量、上水平,努力把河北打造成制造業大省、強省。”
調存量、優增量、提質量,增強實體經濟競爭力
在山西太鋼集團,經過5輪上百項試驗,中國首批筆尖鋼誕生了。這批直徑僅有2.3毫米的鋼絲材料,將終結世界鋼鐵產量第一大國、圓珠筆產量第一大國長期進口筆尖鋼的歷史。太鋼也借助中高端產品替代進口的競爭優勢,在2016年實現了扭虧為盈。
太鋼的鳳凰涅槃,只是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做強做優的縮影。實體經濟規模大,覆蓋面廣,面對的機遇與挑戰千頭萬緒,以什么做突破口?
——調整存量,倒逼舊動能轉型升級。
淘汰過剩產能絕不手軟,給新動能留足成長空間。河南提出,“堅決防止已化解的過剩產能死灰復燃,再退出煤炭產能2000萬噸,扭住處置‘僵尸企業’這個牛鼻子,用市場機制、法治手段、環保標準約束淘汰落后產能。”
提升傳統產業步穩蹄疾,讓舊動能煥發全新生機。湖北提出,2017年將大力推進新一輪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確保技改投資增長10%以上。貴州表示,今年傳統產業技術改造項目達到1000個,完成技改投資350億元,帶動全省技改投資800億元。在廣東,2017年將引導800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完成工業技改投資4400億元。
——優化增量,培育新動能加速成長。
培育新動能,只看潛力,不挑規模。在“一煤獨大”的山西,戰略性新興產業被確認為轉型的希望與潛力。云南則提出,開展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和新一輪小微型企業培育工程,力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4500戶,工業增加值增長7.5%以上。
培育新動能,要排時間表,列任務單。重慶提出,2017年培育和引進一批重大項目,帶動新興制造業產值增長30%以上。河北則重點發展先進裝備制造、“大智移云”新一代信息產業、生命健康等七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光電子、衛星導航等14個示范基地,抓好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一批重點項目,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3%左右。
——提升質量,鼓勵“中國制造”樹品牌。
質量是實體經濟的生命。只有發揚“工匠精神”,加強品牌建設,培育更多“百年老店”,才能增強實體經濟的核心競爭力。
山東提出,深入實施質量強省和品牌戰略,加快培育一批國際知名自主品牌,把青島啤酒、東阿阿膠等老字號的牌匾擦得更亮;把海爾、浪潮、重汽等大品牌叫得更響;讓煙臺蘋果、日照綠茶等地理標志農產品賣得更好;還要花更大力氣支持歌爾、紅領、孚日等成長型品牌闖出更大天地。
黑龍江也表示,要引導企業和農民通過產權重組、合約使用、特許經營使用等方式,結合特殊地理標識營銷,培育形成有競爭力的知名品牌,替代“東北大米”“東北特產”等模糊概念。
振興實體經濟主戰場在制造業,核心是創新
在蘇州協鑫光伏切片生產車間內,數十臺剛剛改造成功的砂漿切片機正快速運轉。通過金剛線切割工藝的改進,448臺切片機的年化效益達到3.3億元。“創新無小事。實體經濟由大到強,靠的就是創新的每一小步。”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說。
創新正是振興實體經濟的“牛鼻子”。振興實體經濟主戰場在制造業,核心是創新。
國際視野,創新融入全球產業鏈,引領產業滿足市場新需求。廣東表示,要深度融入全球產業技術創新鏈,積極推動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無人駕駛、核心芯片等新技術研發應用,支持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等新產品推廣。
科學前瞻,創新立足基礎前沿,助推產業邁向中高端。北京提出,主動對接國家科技創新面向2030年的重大項目和重大工程,超前布局腦科學、人工智能、生物技術、石墨烯和第三代半導體等基礎前沿研究,著力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打造世界知名科學中心。
破解關鍵,創新瞄準核心技術,補足產業升級短板。江西提出,力爭在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創新上取得新突破,引領產業轉型升級。今年要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00家以上。
振興實體經濟,不能沒有資金支持。破解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遏制“脫實向虛”的苗頭,需要對金融之水科學引流。
安徽提出,今年要加強2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建設,抓好研發平臺建設和產業鏈配套,實現產業基金支持全覆蓋。河北則提出,進一步疏通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管道”,引導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產業投資基金等把資金更多地投向實體經濟。
振興實體經濟,更要增強企業家的投資信心,優化營商環境。
上海提出,今年將進一步幫助企業降本減負,著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繼續清理規范行政事業性收費,擴大進出口環節收費的減免范圍,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江西則表示,加大減稅降費力度,開展貸款中間環節收費專項整治,有效降低企業要素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切實減輕企業負擔,著力解決“脫實向虛”問題。
實體興,中國強。振興實體經濟,推動產業優化升級,中國經濟航船必將行穩致遠。(記者 陸婭楠)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