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17-03-23 18:26:03
“一座座山、一道道嶺、一片片川……為了希望我們永不放棄”的《闖關東》主題曲,唱出了300多年前闖關東人開創新天地的豪邁;300多年后的今天,龍江兒女又攻堅,以闖關東的勁兒和精氣神,瞄準“發展短腿”,闖出一條滾石上山期振興的希望之路。
理念之闖:“投資不過山海關”漸成過去時
亞布力陽光度假集團副總經理和慧杰正忙著擴資投建新酒店,就在3年多前,這家集團甚至決定干脆放棄前期投資“裸撤”。“發展環境涉及方方面面,不是一個企業能協調改變的,如今見到‘亮’了!”和慧杰說。
“重塑發展環境必須碰硬,‘新官理舊賬’。”參與協調此事的黑龍江省政府企業和創業投訴中心督察專員邢新宇介紹說,2014年黑龍江成立省政府企業投訴辦理機構,3年來公開通報了27批174件典型問題,一批責任人被處理。
栽不下梧桐樹,就引不得鳳凰來!黑龍江?。玻埃保的?、2016年連續兩年出臺《關于進一步優化全省發展環境的意見》,各地市各部門也紛紛出臺措施,以“明規則”破“潛規則”。
與此同時,一系列向政府自身權力“開刀”的改革也緊鑼密鼓地推進:省級行政審批項目下放50%,政府權力清單精簡了70%,省本級非涉密行政審批事項實現網上一體化限時辦理和電子監察……“我們把全國的行政審批材料都梳理遍了,這些流程圖都是自己精編的。”黑龍江省政府一位工作人員指著政府網站上的“政務服務”專欄告訴記者。
栽樹引鳳,引得大量“山海關”外的資本也再次“闖關東”。統計數據顯示,全省近三年1億元以上產業項目3420個,其中東北區域外企業投資1100個,占比接近三分之一。
改革之闖:國企從“老大難”到“浴火重生”
凌晨3點多,當人們還在睡夢中時,30歲的張志剛便來到自己的包子鋪燒水備餐。作為龍煤集團的一名修理工,去年他在改革中轉崗分流自主創業,小店每月八九千元的收入是礦上收入的三倍多。
“為推進龍煤改革,省政府去年以來召開大小會議不下20次,材料摞起來有一尺高。受益于改革,2016年龍煤同比減虧23億多元。”一位改革參與者說,龍煤集團是東北最大的國有煤炭企業,在冊職工達22.4萬人,如今通過企業剝離辦社會職能和減員分流等系列改革,下降到15.4萬人。“沒有破釜沉舟的勇氣和智慧,改革是難以推進的。”
東北國企改革難,難在體制機制的“計劃高殘留”,包括“等靠要”思想、“求穩怕亂”心理以及“以拖應變”思維等。黑龍江省社科院副院長王愛麗說:“龍煤改革的突破具有標志意義,國企改革不破題,老工業基地就難振興。”
振興的難點就是改革的突破口。去年以來,黑龍江省“刀刃向內”打響國企改革“攻堅戰”,出臺了理順管理體制、規范企業改革審批程序等一系列國企改革落實意見,并將國企改革與兼并重組、淘汰落后產能和“僵尸企業”退出結合起來,闖出了一條龍江特色的國企改革路線圖。
改革方向對了,紅利也逐漸顯現。2016年,全省地方國企主要指標由降轉升,實現同比減虧98.8%。
供給側之闖:從“大糧倉”到“綠色糧倉”
2016年,黑龍江農業實現十個全國第一。除糧食產量和商品量繼續位居全國第一外,綠色產業融合發展能力、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以及土壤有機質含量等指標也高居榜首。
“第一”意味著付出,映照出龍江人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吃螃蟹”的膽識。作為全國“產糧狀元”,黑龍江長期是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當糧食市場由“吃得飽”向“吃得好”轉變時,黑龍江人一時懵了:不愁銷的糧食咋賣不動了,種糧就掙錢咋突然變得不掙錢了?
難題擺在了黑龍江省決策者面前,一場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戰役在黑土地上打響。2015年,黑龍江省在全國率先啟動“減化肥、減農業、減除草劑”的“三減”行動;2016年,在全國率先建立首個省級綠色食品質量標準體系;2017年,在全國率先禁種轉基因糧食作物……
一條敢為人先的供給側改革路徑被闖了出來——把“大糧倉”打造成“綠色糧倉”,2016年全省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發展到7400萬畝,占全國五分之一。
政府的舉措也讓農民有了闖勁。“啥叫農業供給側改革,就是市場缺啥咱種啥唄。”五常市農民陳洪剛指著電腦上照片與記者嘮嗑,“別小看這鴨稻、蟹稻啥的,可火了,價格比普通大米貴了幾倍,但一放到網上就被瘋搶,光我一年就能賣出60萬斤。”
“闖關東的勁兒又回來了!”黑龍江省農委主任王金會說,從原來的“靠國家”到現在“找市場”,從生產型主體到生產經營型主體,從對土地擴張式開發到引領中國農業綠色安全供給,黑土地正揚鞭奮蹄。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