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17-06-24 10:49:06
新華社太原6月24日電 題:佛光寺東大殿被發現80周年 珍稀“四絕”展大唐雄風
新華社記者王學濤、劉翔霄
“唐代建筑、彩塑、壁畫、題記是佛光寺‘四絕’,也是中國乃至整個亞洲現存古代木構建筑中不可多得的標本。”佛光寺講解員羅艷平說。
作為世界文化遺產五臺山的一部分,佛光寺東大殿是我國現存珍稀唐代木結構建筑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80年前,佛光寺東大殿的發現震動了中外學術界,讓日本一些學者的斷言不攻自破;如今,人們有幸能夠真切地感受這座1160歲唐代古建折射出的大唐風韻,使人肅然起敬、回味無窮。
1937年6月,我國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婦與莫宗江、紀玉堂等人一起來到山西五臺山尋找佛光寺。當他們意外發現佛光寺東大殿的建筑年代后,高興極了,梁思成稱其為“中國第一國寶”。
之前,日本學者曾斷言,中國已不存在唐以前的木構建筑,要看唐制木構建筑,人們只能到日本奈良去。
但梁思成始終有一個信念,相信在國內肯定還有唐代木構建筑的存在。他讀了《敦煌石窟圖錄》和《清涼山(山西五臺山)志》中有關佛光寺的記載后,決定去碰碰運氣,并驚喜地發現東大殿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的建筑年代。
“如鳥斯革,如翚斯飛”。從大門邁入寺內,映入眼簾的是一處三層平臺以階相連的宏大寺院,而建于第三級高臺上的就是雄健渾厚、豪壯宏偉的唐代建筑東大殿。
仔細欣賞,東大殿灰瓦紅墻,殿頂由碩大的板瓦鋪蓋,正脊兩端是3米多高雄健的琉璃鴟吻。大殿內外,層層疊疊的斗拱連接屋頂,各式各樣,好似一朵朵盛開的蓮花。
“根據不同的位置和作用,東大殿上的斗拱就有7種。”羅艷平說,中國古建筑上的門容易損壞,但東大殿保存了唐代原建大門,彌足珍貴。
進入大殿,迎面展示的是35尊唐代彩塑。整組塑像以釋迦牟尼為中心,呈左右對稱格局,脅侍菩薩、供養菩薩、護法金剛、隨從者姿勢不同,服飾各異,表情豐富,呈現出佛祖說法的宏闊壯觀場面。
記者看到,塑像釋迦牟尼旁的兩尊脅侍菩薩均袒露胸臂和腹部,半身裙緊裹腹下部和雙腿,綿軟的羅紗微顯“曹衣出水”之勢。
“唐朝開放大氣。這些塑像體態豐滿,部分菩薩還穿露臍裝。他們的穿著飾物輕柔、有垂感,手帕褶皺流暢,感覺像風吹著手帕在動。”羅艷平說,遺憾的是,清代和民國時曾重繪,造成佛像色澤艷麗,但好在塑像的造型、神韻沒有失去。
抬頭仰望,拱眼壁上是唐代壁畫。由于年深日久,壁畫顏色變得淺淡,有的已漫漶不清。羅艷平說,明間佛座背面壁畫是上世紀60年代發現的,由于光線幽暗,又被土坯墻封護,發現時完整地保留了唐畫原貌。
“全殿保留下的唐代壁畫雖然只有60多平方米,卻是中國現存僅有的唐代寺觀壁畫珍品。”羅艷平說。
記者隨著羅艷平的手勢抬頭望,看到梁架上有四處唐代題記。這些題記均用黑色墨汁書寫,現存狀態較好,字跡較為清晰。“唐代墨書和殿外的唐代石經幢相互印證,成為大殿創建年代的重要佐證。”羅艷平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