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天山時報
2017-08-04 16:27:08
7月22日,山東女兵、五一農場退休職工馬春梅的妹妹馬紹芝帶著大女兒、大女婿、二女兒、二女婿來看望她。子女們在廚房里忙著做飯,馬春梅和妹妹坐在客廳里聊著天,回憶起過去。
一
1952年之前,父親去世,母親帶著馬春梅兄妹四人在山東省乳山縣馮家鎮馬家莊村生活,母親織布賣線,馬春梅紡紗賣線并幫著母親照料龍鳳胎弟妹,哥哥在家種田,一家人生活得緊緊巴巴。
有一天,當區長的叔叔告訴馬春梅,新疆在招女兵,問她想不想去,需要上過學,還要參加考試。當兵是一件光榮的事情,也是馬春梅一直向往的,她立即報了名?;丶腋嬖V母親時,母親雖然舍不得,但還是選擇了支持。第二天,馬春梅就和村里的其他9名女青年一同趕往煙臺,參加學習并順利通過考試。
“別人問我,你這么小的個頭,部隊怎么會看上你?我回答,還不是看我機靈。”馬春梅說,招兵時,把她從隊伍里挑了出來,她以為當不成兵了,很失落,結果挑出來的人是選上的。后來,馬春梅帶著大紅花,在鄉親們敲鑼打鼓的歡送下,踏上去新疆的路途。當時,馬春梅家大門上掛上了“一人參軍全家光榮”的牌匾,這讓村里的人很是羨慕。
1952年3月,馬春梅和其他一同參軍的女兵從縣城出發,先坐火車,后換乘汽車,經過一個月的奔波,來到迪化(今烏魯木齊),被分配到二軍六師十八團第一營機槍連當戰士,駐扎庫爾勒縣。
換乘汽車的那段時間,馬春梅記得很清楚,車隊向前望不到頭,向后看不見尾。那時,路上有土匪,車廂四個角都有持槍的戰士站崗,女兵們圍坐在車廂中間。白天趕路,晚上休息,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為了安全,女兵吃飯、上廁所、休息都是集體行動。讓馬春梅印象深刻的是路上喝的水,由于是輪胎裝的,橡皮味道很重,但是沒辦法,當時的條件就是那樣,大家渴得不行了還得喝。
路上,馬春梅就被任命為班長。當時,班里的女兵和她商量,太艱苦了,我們跑吧。馬春梅說,既然來當兵了,就要堅持下去。
到二軍六師十八團第一營機槍連,馬春梅被分配到話務班當班長。當時住的是地窩子,主要任務是接電話,只要有時間,部隊就會組織她們學習。晚上夜深人靜時,馬春梅一個人走出地窩子,看見滿天星星就會想家。晚上,總會有戰士吹笛子、拉二胡,她覺得非常好聽。
二
學習工作的那段時間,部隊經常舉辦聯歡活動,就這樣馬春梅認識了愛人汪金蓮。汪金蓮和馬春梅一個團,他是炮兵班班長。經過一段時間的交往,兩個人確立了戀愛關系,并上報組織,準備結婚。部隊專門給汪金蓮和馬春梅準備了一間房子,給他們舉辦了一場婚禮。
1960年,因工作需要,五一農場需要兩名指導員。部隊選派了汪金蓮和另一名同志。11月,馬春梅跟隨丈夫調至五一農場二隊,她被安排到托兒所當保育員。
來托兒所的孩子是場部機關、醫院、學校、修理廠的職工子女,大大小小近30個孩子。
馬春梅大女兒汪華說:“前幾天朋友聚會,今年40多歲、曾被母親帶過的黃秀妮說起了我母親,聊起了托兒所的故事。”
黃秀妮說:“馬阿姨每天早早就來到托兒所,打掃衛生,架爐子,燒開水,等待職工送孩子入托;中午要安頓孩子入睡,可她自己卻沒有午休過;下班,等最后一名孩子被接走才回家。那時,職工都是集體勞動,加班加點忙生產,回來時都很晚了。天黑后,要是家長還不來接孩子,阿姨就將孩子帶回家,等職工從她家將孩子接走。”
早上沒有吃飯的孩子,馬春梅還要給他們喂飯。有時候,江華兄妹幾個也會去托兒所吃飯。那時,托兒所的房間是一排窯洞式土坯房,床位很緊張,午睡時,都是兩名小孩頭對腳睡一張床。后來,托兒所有少數民族職工的孩子,為此,馬春梅專門了解了少數民族風俗習慣。
馬春梅說,她還利用在部隊時學到的知識,給孩子們講故事,教大一點的孩子唱革命歌曲。入托的孩子分大班和小班,在春夏秋3個季節里,她經常帶著大孩子到室外籃球場和場部周圍的樹林帶陰涼處活動。
20世紀六七十年代,農場條件很艱苦,只有一條土路,雖然托兒所是窯洞式房子,現在看著很簡陋,但在當時算是好房子了。后來,農場經濟條件有所好轉,到20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特地在場部西側建了一棟土木結構的托兒所,雖然條件稍有改善,但室內仍然沒有暖氣和廁所,冬天需要燒煤,用鐵爐和火墻來取暖,對于馬春梅來說,這個時候要注意的就是不能讓孩子燙著。
“那時,有些孩子很調皮,哄完這個,那個又哭。”馬春梅欣慰地說,現在,這些孩子都長大了,有出息了,農場也在他們的手中變得越來越美,真的很開心。
三
1981年,馬春梅光榮退休,現在4個孩子都已成家立業。農場與過去相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馬春梅剛到農場時,各方面條件都很差,生活物資匱乏,糧、油按人定量供應,其他一切生活用品幾乎都要憑票供應。工作環境和辦公場所也不好,場部辦公室是土坯房,住的房屋是沒有光線的地窖子、土窯洞。道路只有一條,還是沙土路,遇到下雨天和春季化雪時泥濘難行。現在,農場樓群聳立、小區靚麗,出行有四通八達的柏油路,十分方便。馬春梅住進了帶電梯的樓房,房子鋪的是木地板。
“關鍵是兒女孝順,經常帶我出去游玩。”馬春梅高興地說,現在是四世同堂。7月23日,重孫子過2歲生日,兒女們都要回來,大家一起去農家樂玩一玩。
“每個周末,我們都要回來,陪母親說話。”馬春梅的大女兒汪華說,母親今年87歲,要好好珍惜與母親在一起的時間。
現在,馬春梅和兒子汪成杰住門對門。汪成杰說,為方便照顧母親,他專門挑選了這間房子。他愛人做好飯,出門就可以叫母親來吃飯,有時還可以去母親那做飯。
退休后,馬春梅想回老家看一看,汪華和妹妹專門陪著母親回了趟山東老家,還去杭州、上海、北京等地看了看。
馬春梅覺得在農場生活挺好的,每個月退休工資3400多元,夠用了。她和兒子、孫子都已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樓房,吃穿住行樣樣不愁!想想以前,對比現在,馬春梅作為農場第一代軍墾戰士,和其他老職工的心情是一樣的,看到農場經濟社會在飛速發展,取得的成績令人振奮,她認為過去再苦再累都值得。
現在兒孫滿堂,兒女們屬于農場第二代創業者,有的現在已經退休,有的快到退休年齡,這樣美好的幸福生活是馬春梅當初想都不敢想的。
聽說山東省委省政府、兵團黨委、十二師黨委正在開展紀念山東女兵進疆65周年紀念活動,聽說還有很多山東女兵和她一樣生活在新疆、兵團,馬春梅很是激動,一再追問,還有多少山東女兵在新疆?在兵團?能聯系上她們嗎?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