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參考報
2017-09-11 09:10:09
如果說文化是大運河的靈魂,生態就是大運河的生命。記者近期在京杭大運河流經的浙蘇魯京津冀六個省市調研了解到,隨著近年來生態治理力度加大,大運河生態總體向好,但部分世遺點旁和風光水道依然垃圾叢生、污水橫流,生態建設是突出短板。
基層干部和專家認為,文化帶的前提是生態帶,由于水量較少,水質排放和斷面考核標準依然過低,及局地治理缺位,生態問題重重,建議統籌規劃建設涉及土地空間布局調整、濕地修復及污染防治等一系列工程項目,建立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生態大走廊建設等市場化機制,構建京杭大運河綠色生態走廊。
垃圾叢生 部分世遺點生態待修復
大運河遺產保護管理辦公室發布的2016年《大運河遺產點段專項巡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大運河流經的省市,都不同程度上存在生態問題。
記者近期在大運河華北某省一申遺點看到,這是一座采用我國建筑中古老的糯米漿拌灰土工藝的大壩,故稱為“糯米大壩”,大壩經歷了百年沖刷、風化,仍然堅固。然而,記者在這世遺點100米附近看到,長達十幾米的垃圾帶鋪滿坡岸,塑料袋、腐爛的果皮、雞蛋殼、殘飯剩渣一應俱全。在垃圾旁不遠處,豎起的“請不要在此倒垃圾,要做一個有素質的人,謝謝合作”鐵牌,銹跡斑斑。
在垃圾旁的一位馬姓村民說,申遺成功以后,有一些游客慕名而來,基層干部也有表態,將打造一條風光帶,但這么多年下來,沒有什么實際的動作,不少游客到現場參觀了,稱和預期相差較大,看到河岸邊上的垃圾,倍感失望。
除了垃圾亂拋,污水橫流也是較大問題。在天津北運河休閑旅游驛站附近,記者看到這里水草密布。“北運河河道過去都是經過處理的生活污水,現在雖然有所改善,但依然是劣五類,基本沒有生態功能。”北運河邊天津市某村莊黨支部書記說。
除了天津,河北和山東局地水道生態同樣堪憂。滄州市口岸辦主任韓海霞介紹,南運河同樣常年無水,由于缺乏管護,河道內雜草叢生,大堤裂縫,案坡及河槽被占用種植樹木及農作物嚴重。
在大運河山東段,陽谷縣張秋鎮下閘村700多人的村莊緊靠大運河河道,當地大運河河道、船閘均極具文物價值。“因為汛期來了,水才干凈一個星期。雖然現在沒有村民往河道里扔垃圾了,但是河水一年中很少時間是干凈的。”下閘村一位符姓村民說。
相比北方,南方古運河的水質也有待進一步提高。記者在蘇南某水上服務區看到,雖然大運河的水是流動的,但依然能夠看到成片團的藍藻和油污,漂浮在岸邊。“蘇州地處下游,由于上游來水等原因,水質不太穩定,有時常在IV-V類徘徊,特別是和浙江交界的王江涇斷面,水質有時不達標,壓力很大。”蘇州一位水務干部稱。
水質排放標準過低生態綜合治理能力待加強
記者沿線調查發現,由于水量較少,考核標準較低及局地治理缺位,生態問題重重。
其一,河水水量偏少,水質排放標準依然過低。《報告》稱,大運河天津段面臨的最大挑戰是河水水量偏少。“夏秋水漲苦潦,冬春水微苦澀”,豐水期容易決口,各水源河流上游流經山地,帶來的泥沙較多,河流容易淤塞。如何保持運河水量,實現運河生態平衡,是天津大運河遺產保護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
天津不少水務干部稱,北運河水質劣V類,因上游來水不好。記者調查發現,從天津北運河的現狀來看,即便上游處理污水,按照最高的一級A標準,依然是劣五類,比如化學需氧量,一級A是50毫克/升,而地表五類水是40毫克/升,前者總磷是0.5毫克/升,后者河流是0.4毫克/升,湖庫是0.2毫克/升,不少污水處理廠根本難以達到一級A標準。
其二,跨域治污進入瓶頸期,考核標準相對較低。《報告》顯示,部分江南運河河道污染嚴重。嘉興市環境保護監測站綜合業務室主任蘇營營說,京杭大運河嘉興段水質有時不達標,有上游和自身的污染。這兩年,工業造成的水污染已有效控制,生活污水和農業污染更令人擔憂,治污之路任重道遠。
蘇南一位基層干部稱,長江和太湖貫穿全境,不能低于III類水標準。相比而言,大運河只要求景觀四類水,成了周邊城市和企業的排污通道,特別是部分流進大運河的支流,污染嚴重。
其三,局地治理缺位,垃圾設施供給及有效引導不足。在陽谷縣張秋鎮下閘村,村民們說,水污染的時候發黑發臭,環境很差,“看到污水的時候打電話給環保局舉報都沒有人管理”。
記者在上述遺址邊的村莊看到,雖然該村有垃圾池,但離有些村民家太遠,村民倒垃圾要走較長的一段路程。馬姓村民說,不少中老年人還未養成保護環境的習慣。沿線不少村民反映,部分運河河道垃圾叢生,有的用來種莊稼,整體環境沒有根本性改善,政府的有效引導不足,村民并未形成自覺。
守住生態紅線綠色走廊待構建
大運河沿線基層干部認為,生態是運河的生命,宜從多方發力,共護母親河。
首先,設立治理目標,提高污水達標排放和水質考核標準。位于下游的天津基層干部建議,宜逐步提高上游的污水排放標準至IV類,從源頭保證水質,在水質逐步改善的基礎上,加快生態修復的力度。蘇州市水利局副調研員貢瑞金建議,宜進一步明確各省際和市際間的斷面責任,逐步提高考核標準。
其次,注重部門協同,構建跨流域治水責任機制。據蘇南一位基層干部稱,水利和交通部門在制定方案時,常各行其是,水利和航道工程完全可以協作,不僅可減少資源浪費,更重要的是減少對坡岸生態的破壞。
《大運河遺產點段專項巡查報告》稱,大運河主要管理部門是水利部門;而在市級層面,運河的水文則是由水文局負責管理。大運河水質的監測管理是環境保護部門,河堤的用地管理是國土部門,河堤上防護林又由農林部門負責管理,管理機制不夠順暢。
不少基層干部建議,宜在頂層設計層面,國家和省級層面應該分別成立以省、市、縣邊界所在地政府共同參與、全流域的大走廊建設聯席會議制度,抓好跨行政區的產業布局調整優化、水環境安全監管和預警等,實施上下游、左右岸同步管控。
第三,河湖一體規劃,構建大運河生態大走廊。揚州一位水利干部稱,蓄水靠湖,河只是水的載體。以揚州為例,寶應湖、高郵湖、邵伯湖都是淮河入江水道重要組成部分,行洪期間承泄上游淮河泄洪來水,上游客水對湖泊水質的影響極大,影響到長江水質,直接關系到南水北調東線調水水質。
截至目前,東線一期工程已通水逾三年,輸水水質達到Ⅲ類水標準,然而,送水沿線區域尚存產業布局不合理、污染負荷較重、優良水體比例不高、生態功能退化等問題。
京杭大運河沿線多位基層干部建議,宜建立設立大運河生態大走廊建設,統籌規劃建設涉及土地空間布局調整、濕地修復、良好湖泊建設、岸線防護以及污染防治等一系列工程項目,建立吸引社會資本投入江淮生態大走廊建設等生態環境保護的市場化機制,將京杭大運河打造成世界跨流域生態廊道建設的樣板區。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