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聲在線
2017-09-14 10:47:09
華聲在線9月13日訊(記者 劉玉鋒 黃煌 盧小偉 通訊員 鄧道理)武陵源,美國大片《阿凡達》的實景拍攝地,1978年被世界發現,歷經30多年發展,已成為湖南旅游響當當的“代名詞”。
9月13日上午,微風涼爽,秋意正濃。“精準扶貧在三湘”網絡主題活動媒體團,走進“人間仙境”武陵源,領略奇特的自然山水風光的同時,在張家界首個高端民宿客棧——五號山谷、回家的孩子野奢度假屋,感受具有土家族特色的民宿風情;在張家界乖幺妹土家織錦中,觸碰武陵源區獨有的民俗風貌。
一業興,百業旺。近年來,武陵源區大力探索旅游扶貧新模式,在“讓客人留下來,帶得走”上做文章,發展戶外體驗游以及手工制作等業態,真正讓旅游紅利走進千家萬戶。2017年2月,武陵源區成為湖南省首批整區脫貧摘帽的區縣之一。
壹 民宿客棧“遍地開花” 率領鄉親奔小康
錯落有致的房屋,帶有明顯的土家族建筑風格;窗外有竹林,遠處有荷塘,一陣陣泥土的清香若有若無地飄來,讓前來參觀的人舒適且愜意……上午,媒體團抵達張家界首個高端民宿客棧——五號山谷,探訪這個世外桃源之地。
“今年生意特別好!很多外國人都喜歡來這里度假。”9月13日,武陵源“五號山谷”客棧主人陳子墨興奮地說。自2012年創建至今,五號山谷已打出了名氣,贏得Booking、Tripadvisor、攜程、去哪兒等全球各大旅行網站口碑獎。2016年,五號山谷的年經營收入752萬元,經營利潤達256萬元。
客棧的生意越來越火,為帶動鄉親們一起創業,陳子墨開創了一個模式——鄉親以房屋入股,所得收入,大的房子分20%,小的分10%,還給他們提供家門口就業的機會。陳子墨說,目前山谷已與10戶農家簽約共同發展,給30多位村民提供了就業機會。
民宿的興起,給村里帶來了游客,也給村民帶來了奔小康的希望。中湖鄉野溪鋪村村民陳新順喜笑顏開,去年,他們一家三口依靠“五號山谷”年收入達到12.5萬元。在“五號山谷”,與陳新順一樣通過“分紅+務工”脫貧的當地村民有19戶45人,其中還有4位70歲以上的老人。
倚靠核心景區的自然山水風光,打造民宿產業,是武陵源區衍生的新業態,更是精準扶貧探索的新模式。
為進一步支持民宿客棧發展,2016年3月初,武陵源區委出臺了《加快發展鄉村旅游的指導意見》,對民宿建設、管理、經營提出了新的要求,結合農村危房改造整區推進工程,引導農戶進行房屋風貌改造,打造鄉土風情。另外,大力加強招商引資,鼓勵投資商和農戶將原房屋改造成民宿,重點支持投資商采取土地流轉、承包租賃等方式,成區成片或按建制村組開發特色民宿,并對達到星級標準的民宿每家給予最高30萬元、最低10萬元的獎勵。
政策的出臺,催生了武陵源區民宿的發展。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武陵源區從城區到農村,從野溪鋪村,到索溪峪雙峰村、天子山泗南峪村等景區諸多周邊村落,新添高、中、低各檔次的民宿客棧共達到300多家,可同時接待1萬多名中外游客。
貳 土家織錦“借助東風” 打造文旅扶貧路
在張家界武陵源區,依托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和民俗文化,民宿客棧得以“遍地開花”。同樣借助這股“東風”的,還有歷史源遠流長的土家織錦。
“乖幺妹”土家織錦武陵源生產基地。湖南日報記者 徐行 攝
媒體團的記者饒有趣味地觀賞土家織錦。湖南日報記者 徐行 攝
媒體團在民宿客棧五號山谷進行現場考察。湖南日報記者 徐行 攝
張家界民宿客棧五號山谷。湖南日報記者 徐行 攝
土家織錦,是我國少數民族四大織錦之一,以絲、棉、麻為原料,在古老的木質腰式機上,采用“通經斷緯”的方法挑織而成,被視為紡織中的文化藝術品,2016年被列入國家級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9月13日下午,媒體團走進張家界市“乖幺妹”土家織錦武陵源生產基地,只聽響起陣陣“咚咚”聲。往里一瞧,在富有土家特色的“織房”內,十幾位“織女”正在低頭紡織。木梭在腰機上來回跳躍,五彩絲線上下翻飛,不一會兒,精美絕倫的圖案躍人眼前。
創辦“乖幺妹”基地的旅典文化有限公司總經理丁世舉介紹,2012年張家界旅游日益火爆,旅游文化商品卻相對缺乏,因此,他回鄉投資,創立旅典文化公司。
五年時間,旅典文化公司已創建永定區、武陵源區、桑植縣、龍山縣等5個生產基地,成為國內最大的土家織錦研發、生產企業。乖幺妹土家織錦產品遠銷韓國、日本、俄羅斯、澳大利亞、臺灣、香港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今年上半年,“乖幺妹”織錦銷售額達到800多萬元。
公司日漸發展,但丁世舉更關心鄉親們的生活。2015年,土家織錦基地共培訓建檔立卡貧困戶400多人次。公司采取“農戶+公司”、“基地+公司”兩種生產模式,對于能全日制工作的可選擇在基地統一上班,對于要照顧家庭的可選擇租用織機在家里生產。公司與農戶簽訂協議,派出技術骨干上門進行指導,定期回收產品。
41歲的殷秋翠家里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家住武陵源區索溪峪街道雙文村。以前在酒店當服務員,因家里有個年邁的婆婆要照顧,工作、家務無法兼顧。去年4月,殷秋翠被“乖幺妹”吸納,經過幾個月培訓后正式上崗。她告訴記者,基地采用訂單式生產,工資計件,每個月可以拿2000多元,雖然沒有比服務員高出多少,但是“比較自由,有事可以不來,能照顧家里的老人”。
截至2016年10月,公司先后培訓員工1200多人次,直接在“乖幺妹”生產基地上崗員工達300多名。武陵源區生產基地已列入重點產業扶貧項目,2017年底可為1400多戶貧困戶分紅154萬元,人均增收1100多元。
在武陵源區,富有民俗特色的土家織錦等手工業產品,趟出了一條“文旅融合發展,產業帶動扶貧”的特色路。
叁 老牌景區深挖內涵 衍生旅游新業態
武陵源是湖南老牌旅游景區,經過三十多年的開發建設,依托核心景區旅游優勢,深挖本土地域和文化內涵,衍生新業態產品,是武陵源的創新探索之舉。因此,不管是民宿客棧的開發建設,還是土家織錦的“異軍突起”,對于武陵源來說,都是一場“旅游+扶貧”的新模式開拓。
張家界武陵源區委副書記吳俞萍介紹,曾經武陵源區的農民人均年收入不足200元。建區之后,武陵源區把保護森林與旅游扶貧緊密結合起來,確定了“以旅游為龍頭,以農業為基礎,實施旅游帶動扶貧”的戰略方針,一手抓旅游開發,一手抓脫貧致富,不斷拉長產業鏈條,以旅游反哺扶貧,轄區內貧困發生率大幅降低顯著成績。
近年來,武陵源區堅持突出森林旅游主導地位,斥資近10億元建立健全旅游游覽設施,先后成功策劃舉辦張家界國際鄉村音樂周、借力《阿凡達》推介張家界、武陵源峰林穿越自行車邀請賽、張家界國際森林保護節等活動,在口碑與盛名之下,提升景區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不僅如此,武陵源區樹立“全域旅游”理念,積極發展民俗客棧等鄉村休閑旅游產業,大力發展旅游特色農業,重點打造中湖魚泉貢米、天子山辣椒、協合菜葛菜葛、索溪峪西蘭卡普土家織錦等旅游產業品牌,實現旅游特色農業的鄉(街道)、村(居)貧困農戶全覆蓋。
武陵源區通過走產業發展之路,在核心景區之外,延伸了一批新的旅游經濟增長點。近5年來,全區公共財政用于民生領域支出達18.75億元,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56.5%。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武陵源為貧困戶兌現產業分紅325.71萬元,解決了貧困戶長期穩定增收問題。
2016年12月19日,湖南省對武陵源整區脫貧摘帽工作進行考核驗收,全區1121戶貧困戶全部實現脫貧。下一步,武陵源區將繼續鞏固扶貧成效、推動旅游經濟產業再上新臺階,力爭到2021年基本建成國際旅游休閑度假區。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