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17-10-04 18:57:10
新華社合肥10月4日電 題:壯志練就凌云膽——許啟金的“帶電”人生
新華社記者 王菲
“縱橫千萬里,牽線上天庭。壯志凌云膽,爭先恐后兵。”工作之余,安徽省宿州供電公司輸電運檢室帶電作業班副班長許啟金喜歡寫寫詩,抒發感受。
常年在野外和桿塔、線路打交道,許啟金膚色微黑。“如果我沒有能力做大事,那么就懷著大愛做小事,把小事做得圓滿、做到極致。”他這樣說。
“許老九不簡單,做事沉得下心,有韌勁,像根釘子一樣釘得牢,釘得結實!”因為愛讀書、愛搗鼓“小發明”,只有高中文化的許啟金被工友送了個外號“許老九”。
從1982年走上帶電作業崗位,許啟金一干就是35年。35年間,1000多項110kV以上高壓輸電線路帶電作業、實現安全生產零差錯、消除各類缺陷和隱患3000多處、帶領團隊研發電力線路技術成果59項,獲得專利43項、技術成果獲得全國“舜杰”杯一等獎……出色的成績單,讓他贏得同行贊譽,并光榮當選黨的十九大代表。
內行人知道,帶電作業既辛苦又危險。夏天,連續的高空作業奮戰,脫下防護服后,人就像從水里撈出來;冬天,在十幾層樓高的桿塔上檢修作業,北風呼呼地往身體里直灌,冰冷刺骨……
許啟金(左二)在工作室與徒弟進行交流(9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 攝
“最高的一次爬桿作業,桿塔有70米高,”許啟金回憶,“當我背著設備爬到相當于23層樓高的頂端時,才發現在地面上看著四平八穩的桿塔竟然會左右晃動,當時確實心里頭一陣發緊,但是我最終還是順利完成了排障任務。”
帶電作業更是考驗技術的“腦力活”。無數次的現場帶電作業,逐漸成為愛琢磨的許啟金發明創新的“靈感源”。
“我搞創新發明的最初想法,是為了讓工友們少累些、更安全些、工作效率更高些。”
一次帶電作業中,許啟金親眼看到有個工友不小心從幾十米高的桿塔上摔下來,雖然保住了命,卻摔斷了腿。許啟金開始琢磨如何能夠保護高空作業的工友安全。經過上百次的反復試驗,他研發了“軟梯作業防高墜自鎖器”,并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
許啟金從此對技術發明上了“癮”。家里的小陽臺成了他的“創新工場”,只要一得空,“工場”就響起切割、打磨聲。砼桿避雷線提升裝置、輸電線路角鋼吊點卡具、空中巡檢電動車……他的“小改小創”看似不起眼,卻解決了作業現場的很多實際難題。
如今,許啟金擁有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帶著一幫年輕人,圍繞操作現場遇到的難題,埋頭開展技術創新和發明。“啟金工作室”先后被授予“全國示范性勞模創新工作室”“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許啟金所帶的班組是公認的“加強班”、“尖子班”,連續11年獲得“模范班組”的稱號,培養出多位“中央企業知識型先進職工”、“科技標兵”、“全國電力行業技術能手”……
“俺沒有竅門,俺是黨員,又是班長,自己就先做好表率,臟話累活不繞道,技術能力不輸人,這樣才能服眾。”這是許啟金的為師“秘訣”。
許啟金在工作室設計加工部件(9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 攝
“師傅總是說得少,做得多。”許啟金的徒弟廖志斌敬重地說。正是在師傅的指導下,廖志斌參加了第八屆全國電力行業職業技能大賽,并榮獲全國電力行業技術能手。他接下了許啟金的擔子,成為帶電作業班班長。
記者在“啟金工作室”看到,除了各種研制的工具,最多的就是被許啟金翻爛的技術書籍。許啟金常對徒弟說:“人可以沒有文憑,但不能沒有知識,不能沒有技能,不能沒有理想和追求。”
熟悉許啟金的人都知道,他口袋里總愛揣著一些寫滿技術問題的小紙條,有空就拿出來學習揣摩,小紙條積累了上萬張。這個習慣堅持了20年。如今,年過50的許啟金開始自學CAD、VISIO等電腦繪圖軟件,能夠熟練用3D視頻制作線路維修流程課程。
許啟金向記者談起新的夢想:研發電力巡檢智能系統,讓普通的藍領工人掌握智能技術,坐在辦公室就可以實現遠程電路巡檢。
“每當我在高壓線上帶電作業,想到能讓老百姓用上放心電,就感到無比充實。我的崗位很平凡,但只要忠于職守,積極進取,也可以有作為。”許啟金說。
相關鏈接:
王銳:90后的“士兵突擊”
十九大代表吾布力喀斯木:團結鼓勁謀發展
張彥:世界上橋吊開得最快的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