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2017-10-07 18:47:10
新華社銀川10月7日電(記者張亮楊穩璽)深秋已至,寧夏石嘴山市清晨紅彤彤的太陽已壓不住冷空氣的“肆虐”,74歲的桑梅英身穿呢絨大衣疾步行走,脖子上紅艷艷的圍巾隨風飄蕩。
“郭老師今天準備教大家寫什么書法”“王老師您一會幫我看看我畫的牡丹咋樣”“小高你把桌子再擺整齊點”……步行半小時來到教室,桑梅英整個人看上去精神抖擻。
在平羅老年大學,桑梅英既是音樂教師,又是一名學員,她說:“人老了心不能老,說是上學,大家其實不分師生,都是朋友,相處一起樂呵樂呵。”
“剛退休那會,每天在家給母親做完飯后,心里就感覺空落落的,人身子歇下了,精神卻歇不下,老是胡思亂想。”桑梅英說,自己2003年剛從小學音樂教師的崗位退休后,一度“無所事事”,為了給晚年找些樂子,看電視、打牌、跳廣場舞等好多活動自己都嘗試過,但收效甚微。
2005年聽說平羅縣開設老年大學后,桑梅英在全縣第一個報名參加,誰料那時師資有限,一位老師又生了病,于是她臨危受命,從學員變成了音樂教師,開始帶領“老伙伴”們學習唱歌。“每天伺候完母親就想著選什么歌來教,怎么教,如何調動教室氣氛,時間緊湊起來,整個人精氣神一下好多了。”
言談間,老年大學教室已“滿員”:有人圍在教室東北角旁學習書法,有人在西北角旁觀摩繪畫,更多的老人手捧桑梅英分發的教材,預習課程。
學員“班長”高慧玲站起來說:“請大家坐下,桑老師要給大家上課了。”桑梅英隨即走向“講臺”,用手帶領大家打起拍子,一首《歌頌中國》響徹教室。
“我們每周一、三、五上午9點到11點唱歌,下午2點到4點半自由活動;每周二、四則是上午寫字,下午畫畫,現在總共有111個在冊學員。”高慧玲說,自己是內蒙古烏海市人,愛人在平羅上班,過去因為沒有朋友,來平羅待一陣就想走,今年加入老年大學后,頗有點“樂不思蜀”的感覺。
“普通人很難將‘上學’和老年人聯系在一起,其實在如今的老齡化社會,老年大學既能幫助老年人跟上時代,學習一些新知識,又為大家提供了一個交友交流的平臺,對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大有幫助。”平羅縣老干部局活動中心主任陳月梅告訴記者,平羅縣老年大學屬于公益性質,對所有適齡老人開放,一學期四個月,只收取書畫材料費30元。
雖然進入老齡化社會相對較晚,但寧夏老齡化速度較快。預計到“十三五”末,寧夏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107萬人,占全區總人口的15%左右。
陳月梅說:“如何辦好老年大學,將老年大學這種類似組織推廣到鄉鎮、農村,是我們今后工作的一大重點。”
陳月梅所言非虛。不久前,寧夏出臺了《“十三五”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要求各地建設融教育娛樂社交于一體的老年信息服務平臺,鼓勵各類院校與老年大學聯合辦學,方便老年人就近參加學習。確保到2020年每個縣、市、區至少有1所老年大學,經常性地參加教育活動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總數比例達到20%以上。
采訪行將結束,教室里的歡聲笑語卻一浪高過一浪,桑梅英笑著說:“我們已經商量好了,下午大伙一起去商場吃自助餐。”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