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17-10-17 16:10:10
新華社廣州10月17日電 題:“永不言倦”的77歲“大青年”——記2017年全國脫貧攻堅獎獲得者陳開枝
新華社記者田建川
77歲,是一個安度晚年的年紀??捎羞@樣一個人,一直覺得自己還是一個“大青年”,他還會用一周時間去偏遠的貧困地區走鄉串戶、實地調研。
21年內,他去了100次廣西百色,助力當地易地搬遷,促成東西部扶貧協作200多個項目。壯鄉瑤寨的很多群眾不知道他的名字,但都知道他是“廣州那個兄弟”。
他叫陳開枝,廣東省老區建設促進會會長。兩個月后的百色教育基金會慈善日上,他還將帶著今年籌集到的2100多萬元善款,啟程人生的“第二個100次再出發”。
去了100次的“紅土地”
1996年,中央作出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工作部署,廣州市對口幫扶廣西百色。接到任務的十幾天后,時任廣州市常務副市長的陳開枝第一次踏上了百色這塊紅色土地。
石灰巖山區的深度貧困深深震撼了陳開枝。他說,當地群眾的住房“八面來風”,生活“三個不上”,即不上學(沒錢讀書),不上桌(沒東西吃)、不上床(沒被子蓋)。
揭開農戶煮玉米粥的鐵鍋,走進瑤胞的茅草屋,看到在床上發高燒卻填不飽肚子的孩子,陳開枝數度流淚。“我暗暗發誓,要竭盡全力幫助百色消除貧困,為老百姓脫貧出力。”陳開枝說。
經過艱苦深入的實地調研,廣州探索出幫扶百色的幾條路子,包括勞務輸出、經貿協作等。陳開枝把異地搬遷當做幫扶的頭等大事,但這是一項難度大、過程復雜的系統工程。僅六隆移民開發區,陳開枝就去了28次進行現場指導。有一次,爬山路時他因過度勞累昏倒,搶救了20多分鐘才醒過來。同行人員勸他回去,他卻折了個樹枝當拐杖繼續往上走?!袄习傩兆吡四敲炊嗄甓紱]事,我這算什么。走吧!”他說。
1998年,百色提前兩年完成了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目標。其中廣州先后幫扶百色建設了地處田東、平果、德保等5個縣的6個移民開發區,讓住在深山的4萬多名貧困人口搬進了宜居新房。
時刻帶著貧苦學生的救助信
扶貧先扶智。在陳開枝看來,教育問題不解決,貧困就會代際傳遞。百色的教育落后是他的“心病”。
陳開枝第一次來田東縣作登瑤族鄉時,看到幾個小學生擠在一間僅用4根木頭撐著油毛氈的教室上課。他當即請隨行的同志把身上的錢都掏出來,湊了4萬多元,交給村支書蓋校舍。
1998年11月,陳開枝收到平果縣鳳梧鄉上林村一個叫鄧紅霞的窮苦孩子的求助信,由于經濟難以支撐,她擔心自己會輟學。之后,陳開枝一直資助她讀完大學。如今,鄧紅霞大學畢業后已成了一位出色的基層公務員。
陳開枝時刻把貧苦學生的救助信放在口袋里,把教育的事情放在心頭上。從1998年到2005年間,陳開枝運用各種力量發動捐資辦學,各界人士踴躍響應,捐資近3億元,在百色新建、改建了242所中、小學和幼兒園。
2012年,陳開枝又籌建了百色教育基金會并擔任名譽會長。如今,這個基金會已籌款1.4億多元,扶持了31000多個貧困孩子。陳開枝自己也每年拿出一些退休金,至今已捐出22萬元。
像小草一樣默默奉獻
盡管陳開枝已77歲,但他身上至今還有一股“拓荒牛”的干勁。今年10月,他獲得2017年全國脫貧攻堅獎貢獻獎,剛從北京回來沒幾天,他又安排去廣東梅州進行一周時間的扶貧調研,“每個縣都要去一下”。
“作風深入是關鍵。腳上沒泥土,身上不流汗,算不上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只有作風深入,才能動真情扶真貧,才能找到精準脫貧的路子?!标愰_枝說。
陳開枝認定了一條路:生命不息,扶貧不止。他說,雖然我年齡大了,但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扶貧的義務沒有變,為人民服務的責任沒有變。在他的辦公室,“永不言倦”四個大字掛在墻上,分外顯目。
“我的人生的主題歌是‘小草之歌’?!标愰_枝說,他要像小草一樣默默奉獻草原,任憑風吹雨打都要頑強拼搏。
記者采訪結束時,這個77歲的老人,認認真真地清唱完了這首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