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17-10-29 18:15:10
新華社北京10月29日電(記者蓋博銘)“暗物質可能會干擾星體發出的光波。”北京四中呂思漪同學在觀眾席中拿出手機,搜索演講嘉賓提到的關鍵詞,“會不會有暗物質‘武器’啊?”同學們議論著科學假設。
這一幕發生在28日召開的2017未來論壇中,該論壇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是商、學跨界科學公益平臺,不僅是科學面向公眾的“傳播人”、科學界和商業界的“對接人”,也是以民間資本激勵科學突破的“推動人”。
大咖云集,未來硬科技到底什么樣?
本次論壇共14場專題研討會,主題除基礎科學的前沿成果外,還包括高效計算、腦科學、新能源等對未來產業產生深遠影響的硬科技。40余名國內外頂級科學家匯聚于此,暢談未來設想。
人類交通2.0時代,出行到底會變成什么樣?
“人類剛有汽車時可沒有方向盤,用的還是馬車的韁繩。”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說,交通出行從“速度時代”到“數字時代”會產生顛覆性的思維創新及實踐創新。
通用汽車中國科學研究院院長杜江凌認為,電池的高容量和快速充電會是一對矛盾因素,電池本身的高成本與污染問題也需要被解決。
“人工光合作用或許可以解決二氧化碳濃度過高問題”“納米工程、基因工程或許可以幫你再次長牙”“量子計算機會將人類計算能力推向全新高度”……學者們的演講為觀眾勾勒了未來世界的圖景。
真正的“科技大咖”是青少年
未來屬于每個人,更屬于青少年學子。論壇安排2017未來科學大獎獲獎者中國工程院院士施一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博雅講席教授許晨陽與青年學生對話。
“我是一名初三的學生,我更關注‘未來’二字。”郭笑延同學提問,“數學的基礎研究將如何去改變世界呢?”
“數學是基礎的基礎,數學也會是未來的未來。”許晨陽回答,數學是對未來生活發展邊界的探索,是眾多前沿科技的基礎理論,數學和現實生活的聯系將通過眾多載體得以體現。
在現場,記者看到許多穿著校服的學生在老師的組織下認真聆聽講座。因場內座位有限,也有家長帶著小朋友席地而坐,觀看場外轉播畫面學習。對科學的關注與熱愛體現在會場的每個角落。
對于基礎研究,很多青年學生認為很遙遠、很深奧。
“基礎研究確實很深奧,但也非常簡單。”施一公說,基礎研究的門檻主要是來自興趣和好奇。一旦入門以后,你會得到無窮無盡的快樂,尤其是取得突破之后,這種快樂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北京四中國際校區學生活動辦公室主任左世偉表示,希望能有更多機會讓學生與不同領域的科學家進行針對性的探討,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引起深入思考。
科創興國 未來科技有中國“信心”
論壇嘉賓普遍認為,創新型國家建設重在科技創新,科技創新要夯實基礎、引領前沿、瞄準未來。據介紹,一批批“80后”中國科學家已扛起創新大旗,成為前沿科技研發的主力軍。
在數學領域,“80后”教授許晨陽認為,數學研究歷史上大多都是外國人的“天下”,西方善于分解與解構,中國善于全局統籌思考。在未來,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將是兩種思維方式的整合,中國成為數學強國也指日可待。
目前,我國已在人工智能、無人駕駛、生物醫藥等應用領域走在世界前沿。
以科大訊飛為例,普通話語音識別準確率可達到98%,相關技術在2016年獲得國際認知智能測試全球第一。
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杜蘭認為,企業是創新型國家建設中最為活躍的力量。它可以通過自主研發與資源整合,將實驗室技術帶入消費者的生活場景。在“人工智能+”時代,中國前沿科技企業責無旁貸要解決民生問題,在國際競爭中厚積薄發。
真格基金聯合創始人王強認為,不論是在模式上還是資本上,中國商業已走在世界前沿。改革開放至今,我們贏得全世界側目,基礎是在“硬實力”。希望用資本為科創“插上翅膀”,鼓舞、激發人們的創造力。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