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17-11-18 16:29:11
新華社南昌11月18日電 題:文明之風吹拂贛南大地——江西贛州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見聞
新華社記者 鄔慧穎
傳承紅色基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好人文化滲透到這座城市 的點點滴滴;文化滋養群眾,多類活動載體讓這座城市移風易俗,煥然一新;整治“臟亂差”、建設“潔齊美”,環境整治提高了這座城市的宜居程度……
在江西省贛州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過程中,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不斷提升。
價值引領為根本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腦入心
“文明城,同參與;講衛生,注禮儀……”伴隨著快板的“噠噠”聲,文明三字歌在贛州市贛縣區櫻花公園響起,眾多市民跟著哼了起來。“文明三字歌是在家喻戶曉的贛州文明倡議20條的基礎上改編的,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同時,也給大家帶來一份輕松快樂。”參與改編三字歌的謝禮軍說道。
贛州市堅持以核心價值觀引領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活動,把核心價值觀要求體現到創建工作各個環節、滲透到生產生活各個方面。
在一些學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被編入課程;在一些鄉鎮,有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山歌、三字歌、采茶戲走入田間地頭;在全市各個角落,志愿者們用自己的行動闡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友善”內容。
贛州“讓愛成書”APP,讓好人文化有了展示的空間。市民隨手拍下身邊美的瞬間、溫暖的畫面上傳到APP,主辦方每月精選優秀作品在平臺上集中展示,讓文明之風在指尖流淌,并編印成書,讓“美”與“愛”變成書傳播。
贛州市文明辦負責人張祖煌說,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好人文化,也要對好人禮遇與優待。目前,贛州明確7種禮遇方式、8種幫扶方式,累計幫扶“好人”500余人次,幫扶資金120余萬元,在全社會營造了“講道德、學好人、做好人”的良好風尚。
文化惠民 移風易俗換新顏
在贛縣區大埠鄉下馬石村,村里的一塊“紅黑榜”十分醒目。
“張春林在秋旱時期主動疏通村里的水渠,義務投工投勞,值得表揚;李秀連自發當起了河道管理員,幫著清理河道垃圾,必須點贊。張三秀家里的垃圾沒有及時倒入垃圾桶,院子里的衛生也比較差,限期整改。”在榜單上,紅的喜慶、黑的“扎心”。
“紅黑榜,我們鄉每個村都有。每周一期,實施一年來,內容在變化,村里的面貌也在變化,”大埠鄉副鄉長劉露介紹,紅黑榜的設置就是為了推行鄉風文明,什么是提倡的、什么是該摒棄的,群眾一目了然,村風村貌也悄然在變。
為改變鄉風鄉貌,贛州以“文化惠民、精品共享”為主題,常態化開展贛南采茶歌舞戲周末惠民演出、“文明風采、百姓舞臺”文明單位周末廣場文藝匯演活動,利用社區小舞臺、道德講堂、市民論壇等載體,開展形式多樣的基層文化活動。
南康區紀委與該區采茶戲團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深入生活,創作編排了《村支書家的婚禮》《祥古看老婆》等廉政采茶戲。進鄉村、入社區、到文化廣場,當地正掀起一股廉政采茶戲的熱潮。截至目前,南康區已組織演出10余場,觀看人數達到了3000人次。
建設“潔齊美” 持續提升城市品質
“改造前三康廟小區是個開放的小區,很多路面沒有硬化,養雞養鴨種菜的很多。”贛州市章貢區三康廟社區黨總支書記汪曉蓉介紹。
老舊小區是群眾生活的大舞臺。對此,贛州市章貢區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啟動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對全區115個老舊小區按照“三清”(清垃圾、清管線、清違章)、“三改”(改水、改電、改路)、“三添”(添功能、添景觀、添人氣)的要求,完善配套功能,美化老舊小區。
如今,居民樓下的水泥路鋪上了瀝青;原來雜草叢生的小沙坑鋪上了透水磚,添設了健身器材;屋后的菜地改建成機動車停車場;小區裝上了監控攝像頭,每棟樓下還有門禁系統。為更好地維護小區環境,三康廟小區成立業主委員會,并在小區各樓棟、樓道分設樓棟長、樓道長。
三康廟小區的變化只是贛州市鐵心硬手抓整治,提升城市品質的一個縮影。據了解,贛州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過程中,全面加強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居民小區清掃保潔和垃圾清運工作,投資1.94億元改造老舊小區,拆除“兩違”建筑194萬平方米。
“贛南大道往南康區方向的新世紀大橋西公交站臺后,有幾根破損電線桿丟棄路邊,請立即組織人員進行清理。”贛州市蓉江新區國土分局工作人員在巡查時發現問題,便立即通過微信發至蓉江新區“創文”聯絡群。沒過10分鐘,該路段幾根電線桿就全部清理到位。
“在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中,我們通過明確網格化管理職責分工,把每一小塊區域管理責任落實到了具體責任人身上,保證了每一塊區域都有‘主人’管理環境衛生,也簡化了上報、審批、調度等中間環節,城市管理的效率就上來了。”贛州蓉江新區“創文”辦鐘偉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