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17-11-22 18:11:11
我國現有慢性病患者已超過2.6億,慢性病所導致的死亡占總死亡的86.6%。專家認為,預防和早診早治對于實現“健康中國”目標至關重要,絕大多數慢性病可防可控,醫療機構不能坐等病人上門,公共政策融入健康也應盡快從紙面落實到行動中來。
絕大多數慢性病可防可控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吃得越來越好、營養越來越豐富,但慢性病患病人數卻快速增多,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慢性病患者呈年輕化趨勢。
當前,“健康中國”建設正面臨慢性病相關的一系列挑戰:居民健康素養低下;缺乏運動,攝入熱能過多,超重肥胖快速增加;吸煙、酗酒等不健康行為普遍;心腦血管病、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患病率高,控制率低……
專家普遍認為,預防和早診早治是降低慢性病發病率、實現“健康中國”目標的重要策略。中華預防醫學會會長王隴德在健康中國國際工程科技發展戰略高端論壇上介紹,美國過去幾十年來卒中發病率和死亡率不斷下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控制血壓、血糖、血脂等防控措施。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通過生活方式的調整,80%的心腦血管病和2型糖尿病、55%的高血壓和40%的腫瘤均可以預防。
醫療機構不能坐等病人上門
“重治不重防”仍然是我國大多數醫療機構的現狀。呼吸病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認為,對早期預防和治療不重視不僅導致醫療費用居高不下,患者負擔加重,還可能貽誤治療時機。以慢阻肺這種疾病為例,早期癥狀不明顯時,肺功能下降非常快;待到出現氣促的癥狀再來治療,則為時已晚。然而,目前的醫療機構對該病的早期發展并未給予重視。
“要控制慢病,醫療機構的參與非常重要。但我國醫療機構絕大多數僅僅在做疾病治療,即病人發病后才參與服務過程,很少有醫療機構參與危險因素的篩查和控制工作。”王隴德說,“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國慢病防控還處于起步階段。”
不少專家認為,醫務工作者應該重視抓住關鍵的危險因素,主動防控重大疾病。“血壓控制好,一半的中風可以不得,但我國血壓知曉率、治療率、控制率都很低。”王隴德說,“醫療機構不能坐等病人,而要深入社區、鄉村去幫助老百姓發現危險因素。”
鐘南山還認為,早期預防、早期干預是臨床防治戰略的發展方向。他建議,國家應對臨床“早干預”給予足夠資金和政策支持,臨床應注重發展簡單、效優、價廉、安全的藥物、器械及技術。
公共政策融入健康如何從紙面到行動
健康問題不是醫療衛生部門一己之力就能管理的,將健康納入公共政策考量也不能僅僅停留在紙面。如何從紙面落實到行動中來?
當前,校園里小胖墩兒、“小眼鏡”扎堆兒,疾病低齡化問題越來越突出。專家指出,健康管理應從娃娃抓起,學校應將學生的體育課測試成績、體檢數據同醫療衛生機構的分析研究結合起來,及時向學生提示疾病風險、制定防控方案,這樣才能防“患”于未然。
而在校園之外,記者采訪發現,疾病防控過程中還有不少亟待通過公共政策解決的問題,比如,如何保障對基層醫生培訓的經費使培訓可持續發展?臨床醫務人員的知識技能及崗位職責怎樣跟上疾病防控的需要?醫保體系能否支付重大慢病危險因素干預費用?王隴德認為,這些問題的解決都需要明確政府相關部門職責,并以法律形式保障落實。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