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全免费高清完整版,国产网友自拍,欧美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日韩精品 有码 无码 国产

全部

從“我要回家”的老兵到“家在兩岸”的陸配

來源:新華網

作者:

2017-11-25 10:27:11

新華社臺北11月25日電 題:從“我要回家”的老兵到“家在兩岸”的陸配

新華社記者趙丹平 劉剛 張鐘凱

“今生不能活著見父母,死也要回大陸!”30年前,臺灣一群大陸籍老兵憑著決絕的信念,沖破阻隔兩岸近40年的藩籬,爭取到返鄉探親的權利,也為兩岸恢復交流打開了一扇門。

喊出這口號的,是祖籍湖北房縣的老兵何文德,當年“外省人返鄉探親促進會”的發起人和會長。他嘶啞著嗓音振臂疾呼的影像,和老兵們身穿寫著“想家”的上衣在臺灣街頭抗爭的場景,后來被收進紀錄片。每次播放時,總令人唏噓不已。

上世紀80年代的臺灣,當局在兩岸關系上采取“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政策”,老兵的抗爭隨時面臨危險。當年促進會顧問王曉波回憶說,有人投書報章呼吁開放返鄉探親,結果被判刑5年。老兵黃廣海通過香港給大陸親屬寫信,被判刑12年。

“連拍攝抗爭都很危險。”當年促進會發言人楊祖珺保存的影像資料中有這樣的場景:一名男子擋住攝像機鏡頭,質問拍攝者“誰讓你拍的”“你們有沒有申請過”。

即便開放探親后,當何文德和楊祖珺帶著首個“臺灣返鄉探親團”啟程赴大陸時,不安仍籠罩每個人心頭。1988年1月14日,18人團隊從臺北出發,準備轉道香港前往大陸。行前一天,時任臺灣地區領導人蔣經國去世。

“那天島內氣氛是低迷、恐懼、怪異的。”楊祖珺回憶說,行前她將重要檔案和證件整理妥當,囑托母親,如果自己被抓,要照顧好兒子。

探親團老兵,除何文德外都孑然一身,很多人一貧如洗,機票錢都湊不出來,經費是楊祖珺募集的。轉道香港的兩天,探親團住在九龍一家廉價的“迎賓館”里,房間簡陋還不隔音,走廊上輕微的腳步聲聽得一清二楚。

楊祖珺清晰地記得,進入大陸前一天,直到夜里一點,仍聽見其他房間有壓抑的啜泣聲。“何文德幾乎沒睡,其他人也是熬到早上才勉強睡了一兩個小時。”

探親團抵達廣州后,沒有第一時間解散,而是集體飛往西安。“老兵們雖然思鄉心切,但還是要先去祭黃帝陵。”楊祖珺說。

“這代表祭拜中華民族祖先的意義,我們不只是回家探親而已。”王曉波說,雖然他沒參加首個探親團,但為探親團撰寫了祭黃帝文。最后一段寫道:“大劫未了,太平難期;愿我先祖,佑我華胄;同室止戈,永棄相殘;再結同心,光大中華;千秋始祖,其來尚享。”

在楊祖珺看來,由于“三不政策”的存在,當時兩岸處于隔絕狀態,“老兵們對回家的向往,代表著社會底層期盼兩岸來往通行無阻”。

“如果沒有這個期盼,不會有人在高壓的時代背景下,冒著生命危險搞這個運動。”楊祖珺說。

轟轟烈烈的返鄉探親運動,打碎了阻隔兩岸的堅冰。自此,一批批大陸籍老兵踏上了歸途,不少人年過半百卻仍未成家,探親之旅就成了相親之旅。那些嫁給老兵并隨之來到臺灣生活的大陸女性,后來在臺灣被稱為“大陸配偶”。

那時,大陸正是改革開放之初,臺灣則是“亞洲四小龍”之首。早年來臺的大陸配偶回憶,很多人確實主要考慮經濟需求而非感情因素。早年陸配以女性居多,老夫少妻現象很常見。

“20多年前很多大陸新娘嫁來時,對臺灣情況并不了解。本人文化程度不高,也沒有什么專業技能。夫家善待還好,如果碰上不好的人家,就真很可憐,那時陸配離婚率也比較高。”嫁到臺灣已20年的周靈芝是湖南人,生于1947年。第一任丈夫因病過世,第二任丈夫是1949年來臺的山東籍老兵,今年已92歲高齡。

“剛來人生地不熟,除丈夫外舉目無親。”周靈芝說,那時臺當局對陸配的政策很苛刻,“我們沒工作權,沒健保卡,每半年必須回大陸一次,平時還常遭警察盤問”。

1994年嫁到臺灣的上海姑娘孫紅文,從和丈夫戀愛到結婚生子,一路都在奔波。“那時的政策是可以在臺灣生孩子,但從孩子出生算起,滿兩個月就要離開。”她說,后來政策有所松動,可以到臺灣探親,但只能停留3到6個月。

“當時要轉機香港,好辛苦。我帶著孩子,背著奶瓶奶粉、大包小包,這樣來回跑。”這種情況持續到孩子三歲時孫紅文可以在臺灣長期居留才結束。

早期來臺的大陸新娘中,周靈芝和孫紅文都認為自己還是幸運的。隨著臺當局對陸配的政策有所改進,后來到臺灣的陸配生活環境逐步改善。

不過,在嫁到臺灣已10年的李采恩看來,陸配在臺灣不僅是住下來,還要把日子過得更好。

“雖然政策有改進,但會感覺到臺灣不希望陸配得到積極發展。”李采恩說,比如開放就業和學歷認證步伐緩慢,許多陸配的學歷在臺灣不被承認,不能申請到較高層次的工作,只能在加工業企業、低端服務業就業,做小生意,或在自家企業工作。

李采恩本科就讀于上海音樂學院,剛嫁到臺灣時,也經歷過孤獨和舉目無親的痛苦。現在,她和其他陸配成立了海峽兩岸婚姻家庭藝術團。

李采恩說,對陸配來說,想對當地社會有貢獻,既希望大陸好,也希望臺灣好。但現在陸配只能“自己幫自己”,上街呼吁一下,政策就松一松,擠牙膏一樣。“臺灣當局應該心胸更開放一些。”

說起在臺灣的生活,5年前隨丈夫來到臺北的湖南姑娘龍梅難掩失落。她現在有自己的工作室,教古箏演奏。她說,在大陸的一些師姐妹已擁有連鎖培訓班,收入比她在臺灣高。在臺灣,喜歡民族器樂演奏的人很少,沒有什么發展空間。“現在申請來臺的人少了,都覺得這不是很有發展前景的地方。”

據臺方統計,兩岸開放交流以來,與臺灣民眾結婚的大陸配偶累計約36萬人。但直至今日,陸配一些待遇還不如外籍配偶。比如取得臺灣身份證年限,外配需4年,陸配卻要6年。

“對新來臺灣的陸配來說,還面臨子女教育問題。”李采恩一雙兒女都在臺灣讀小學,所學課本讓他們無法對“國家”有清楚概念。女兒曾說:“媽媽是中國人,我是臺灣人。”

日前,在臺北舉辦了一場紀念兩岸交流30年活動,李采恩特意帶兒子參加,讓他聽聽大人的回憶,了解兩岸真實的歷史。“如果他們這一代受到不好的影響,那我們的前輩,還有我們這代人的努力,就白費了。”李采恩說。

[責任編輯:楊凡、劉巖]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印度專家:中國“天眼”展現大國科技實力

印度專家:中國“天眼”展現大國科技實力

中國“天眼”展現大國科技實力“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中外青年學者交流活動中印度專家在參觀天文體驗館2016年9月25日,中國貴州省黔南...[詳細]
國際在線 2017-11-25
巴基斯坦專家:“天眼”探蒼穹 中國將引領世界科技創新

巴基斯坦專家:“天眼”探蒼穹 中國將引領世界科技創新

“天眼”探蒼穹。中國將引領世界科技創新“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中外青年學者交流活動中巴基斯坦專家在參觀天文小鎮以前我曾經關注過這...[詳細]
國際在線 2017-11-25
昂青才旦:讓民族醫藥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昂青才旦:讓民族醫藥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中西醫并重,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中醫藥包括我們藏醫藥,這為我們民族醫藥事業的發展打了一劑‘強心針’。“19...[詳細]
新華網 2017-11-25
北京多處地下空間關閉 居民:以前就像住在火山口

北京多處地下空間關閉 居民:以前就像住在火山口

排查重點清理整治了芳城園的四處地下空間,關閉房屋444間,疏解人員512人,及時消除安全隱患。昨天下午,北京青年報記者來到豐臺區芳城園一...[詳細]
北京青年報 2017-11-25
張掖整體推進祁連山生態修復 計劃3年造林1.5萬畝

張掖整體推進祁連山生態修復 計劃3年造林1.5萬畝

呵護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張掖整體推進祁連山生態修復本報記者。自今年3月以來,山丹縣林業局緊扣山水林田湖草主題,投資5250萬元,不斷...[詳細]
人民日報 2017-11-25
弱冷空氣將影響北方 華北東北等地有4~6℃降溫

弱冷空氣將影響北方 華北東北等地有4~6℃降溫

據中央氣象臺網站消息,預計周末兩天,一股弱冷空氣將影響北方地區,內蒙古中部、華北北部、東北地區中南部等地將有4~6℃降溫,部分地區降...[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17-11-25
譚天星為海外僑領授課:學習十九大精神 做新時代僑領

譚天星為海外僑領授課:學習十九大精神 做新時代僑領

第57、58、59期僑領研習班于24日下午在廣州順利結業。中國國務院僑辦副主任譚天星24日在廣州為參加第57、58、59期海外僑領研習班的近180名...[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17-11-25
南寧橋梁檢測3人墜江事件續:搜尋到一名失蹤人員遺體

南寧橋梁檢測3人墜江事件續:搜尋到一名失蹤人員遺體

中新網南寧11月25日電中新網記者24日晚從廣西南寧市官方渠道獲悉,11月21日下午在南寧三岸大橋發生的三名人員墜江事件,經過組織力量全力以...[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17-11-25

“嫁”給大熊貓的人

“嫁”給大熊貓的人。至今還在醫院治療的韋華就是其中的一位。[詳細]
新華網 2017-11-25

蘭州義務教育階段實行“陽光分班”

記者近日從蘭州市教育局了解到,為緩解擇校熱,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蘭州市要求各中小學校實行“陽光分班”,變相開設重點班將成為排查重...[詳細]
新華網 2017-11-25
全國53家企業與老區貧困村在京簽約結對幫建

全國53家企業與老區貧困村在京簽約結對幫建

11月24日,53家企業與老區貧困村簽約結對幫建。中國老區建設促進會還發出倡議,企業要結合主營業務和核心實力與老區貧困村優勢資源結合共謀...[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17-11-25
海口加強水體整治及城市綠化 系統改善環境

海口加強水體整治及城市綠化 系統改善環境

海口正加強內河湖整治與綠化彩化,建設國際化濱江濱海花園城市。海口市水體整治分為三步走:2017年5月底前基本消除指標黑臭,滿足市民基本...[詳細]
中國新聞網 2017-11-25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