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2017-11-27 11:21:11
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重要傳家寶,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功。然而現實中一些領導干部不愿調研、不會調研、不善調研,只是按規定的路線走馬觀花、蜻蜓點水,看精心準備的樣板,聽照本宣科的匯報,搞“盆景式”調查、“花架子”研究,連現場交流都要念稿子,最終的報告也懶得自己動手。概而言之,就是調研的自主性太差。喪失主動權的“被調研”“假調研”,影響了決策的科學性,還損害了領導機關、領導干部的形象。
真調研,決不能假手于人。1947年劉伯承率部挺進大別山,前邊淮河擋住去路,后面追兵即將趕到,搭架浮橋又來不及,去查看的參謀回來報告“大水滔滔,難以過河”。劉伯承當即批評他:“應該看水深、流速、河底情況等,‘大水滔滔’是什么概念?”他帶了一名警衛員,找了一個小筏子下了河,手拿一根竹竿親自試水深,又看見一位飼養員從上游拉牲口過了岸,當即判斷可以過河,成功甩開了敵人。毛澤東同志講,調查研究“沒有放下臭架子、甘當小學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行軍打仗要拿“竹竿”,搞建設、促改革更是如此。
越是群眾意見多、工作做得差的地方,領導同志本人越是要“一竿子插到底”,撲下身子、沉到一線,親自察看、親身體驗。陳云同志講,用百分之九十以上時間研究情況。上世紀50年代初,一天他下班離開辦公室后突然消失,同志們非常緊張,怕出什么意外,后來才知道他直接把車子開到前門大街,去了解市場。1977年6月,新任安徽省委第一書記的萬里同志,在合肥不見了蹤影,原來是一部小車、三兩個人,說走就走、隨時可停,直接到村、入戶,三四個月把大部分地區都跑遍了,后來安徽打響了農村改革第一炮。看不看沒有準備的地方,搞不搞不打招呼、不作安排的隨機性調研,效果完全不一樣。
不同群眾商量、關在房子里的決策,害死人;而同群眾“假商量”、虛晃一槍的調研同樣害人不淺。1958年,鄧小平同志到四川隆昌調研,見面就對當地同志擺擺手說:“不必了,還是我問到哪里,你們就講到哪里吧。”他非常清楚,別人的報告代替不了自己調查,別人的意見代替不了親手計算。1964年,周恩來同志到河北邯鄲調研紡織女工福利待遇問題,看到大家拘謹不肯講困難,便同兩年前見過面的勞動模范李秀芹拉起家常,從婚姻談到“菜籃子”、再到她的工資……人們漸漸不再拘束,倒出了不少實話。有一是一、有二是二,“作系統的、親身出馬的調查,而不是老爺式的調查”,我們才能發現許多辦公室里看不到、聽不到、想不到的新情況,察到實情、收到實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把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到實處,迫切需要各級領導干部盡力掌握調查研究的主動權,自覺抓住老百姓最盼、最急、最憂、最怨的問題,用行動消除距離,用腳步丈量民情,“身入”更要“心至”,時時刻刻握緊主動調研的“竹竿”,把存在的矛盾困難搞清、搞透,把我們的各項工作做實、做好。(周人杰)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