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2017-11-30 17:32:11
“我們在琢磨結合十九大報告,怎樣把社區工作再做深了,把十九大報告貫徹到安居樂業上?”11月13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遼寧省委宣講團到營口市站前區八田地街道惠安社區,與社區工作者、基層黨員代表等進行交流互動,居民戴彩霞主動上前問道。
“不僅要把駐社區的單位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還要把我們社區居民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這是我們社區建設生命之所在。”宣講團成員鄧泉國如是說。
營口市委書記趙長富(前排左一)到蓋州市調研,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 魏家鵬攝
14日下午,十九大代表、營口市委書記趙長富來到蓋州市東城辦事處進行調研,面對面向基層干部群眾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
“前段時間,我們村班子成員和村民代表去遼西和大石橋等地考察取經,計劃建設蔬菜大棚,發展設施農業,現在各項工作已經著手進行。”巴嶺村黨支部書記張廣揚對農村經濟發展滿懷信心。趙長富聽后十分高興,他勉勵村黨支部和黨員,在發展集體經濟中發揮好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打贏脫貧攻堅戰。
11月15日至11月23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市委宣講團分赴全市各市(縣)區及派出機構,集中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各市(縣)區各級宣講團也相繼成立,深入到基層開展宣講。全市共組織宣講活動百余場,直接受眾近2萬人。
此時的營口,海風凜冽,漸入冬季。但從企業到社區,從機關到高校,到處是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火熱場景。
營口,懷抱遼河,腳踏渤海,因河而建,因海而興。由漢唐而遼金而明清,民族融會,人文綿延,社會發展。營口在1770年就有了東北第一個港口,1861年成為東北最早的對外通商口岸。營口市現轄四個行政區及兩個縣級市:站前區、西市區、鲅魚圈區、老邊區和大石橋市、蓋州市,有中國(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營口片區、經濟技術開發區(與鲅魚圈區合署辦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三個國家級發展平臺。
駐足遼河岸畔,感受天朗地博;觸摸古樸建筑,品讀城市文化;走進開放港口,體會經濟騰飛。記者在營口尋找這座城市獨特的“氣質與內涵”。
開放之城:與世界互聯互通
進入自貿試驗區時代,“區位”被視作營口的首要優勢,“港口”是營口的核心戰略資源。
營口港務集團工會副主席李昆在營口港工作已近30年,他告訴記者,營口總共經歷了三次開放。第一次開放是1861年開埠,那是在列強堅船利炮下的被動開放,營口成為東北當時唯一的水陸交通商埠。
營口港務集團工會副主席李昆接受采訪。 何淼攝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改革開放是營口的第二次開放實踐。營口得風氣之先,于1984年被國家列為首批對外開放城市,“天工”牌電視和“東芝”錄音機來料加工的引進方式,成為各地一度競相效仿的“借船出海”的成功經驗。“穿著時尚”是當時營口人的特點,廣州時興什么服裝,營口人“第二天就能背回來”。李昆說。
站在自貿試驗區戰略的新風口,營口真切感受到了難得的“第三次開放”的歷史機遇。面對機遇,百年老港,如何煥發新活力?營口港的答案是,以企業戰略對接國家倡議,借力“一帶一路”建設。“我們從只面向東北腹地的終點港,向面向世界的中轉港轉變。”李昆說,“傳統意義上的腹地概念正在被顛覆。”
在營口港鲅魚圈港區,記者不時看到標有各國文字的大型集裝箱船或遠洋運輸輪,鳴著汽笛駛入航道,靠上營口港碼頭。碼頭上,運輸車來回穿梭,吊機揮舞著強勁有力的鐵臂,一片繁忙景象。營口港是世界第11大、中國第8大港口,與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0多個港口通航,2016年港口貨物吞吐量達到3.25億噸、集裝箱運量608萬標箱。如今的營口港,早已不是一個貨物中轉裝卸的碼頭,而是南來北往物流的一個總承運商。它的觸角東達日本、韓國,西至歐洲的漢堡,向南則達到了廣西北部灣。這一切,都源于營口港經營著的中俄歐陸海鐵路大通道,越來越紅火。
從營口港出發經滿洲里出境,經俄羅斯西伯利亞鐵路,直通歐洲。這條被稱為“營滿歐”的中歐班列,已經成為“一帶一路”上的一顆新星。
連續多年,依托港口,營口市進出口總額列省內第三位。轉移優勢產能,營口海外投資遍及25個國家和地區……對內放開、對外開放,無論是國企改革還是融入“一帶一路”,無論是“走出去”還是發展“互聯網+”,每一次求索和創新,都顯示出與世界互聯互通的渴望。
營口物產資源豐富,大石橋市也被稱為“中國鎂都”,菱鎂礦儲量占世界總儲量的20%-25%,堿性鎂質耐火材料生產能力占全球的65%-70%。大石橋市三華集團的董事長張志東介紹了企業的成長情況。他們1998年成立時只是一個小型的耐火原料加工企業,從事礦山采礦和生產原料半成品,供給耐火材料企業。2007年開始,加大了設備投入和技術投入,自己生產成品,供給鋼鐵、水泥、玻璃企業。現有6家分公司、9個分廠,生產耐火材料系列、有色金屬合金系列、冶金爐料系列、實用化工系列共70多種產品,能為客戶提供設計、生產、現場砌筑、服務跟蹤等全流程服務,可與國際上知名的耐火材料企業競爭和抗衡。
營口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王笑柳說:“營口的經濟總量目前在遼寧省排第四位,發展速度在省內也名列前茅。以冶金、石化、裝備制造、鎂質材料、紡織服裝、新型建材、臨港七大產業為主導的工業體系已初具規模。一大批大型項目相繼落戶營口,帶來后發優勢。”
溫暖之城:打造良好營商環境
有人說,評價一座城市,不應該只看其發展的速度,還應該看到這座城市的“溫度”。這樣的“溫度”,體現在萬千見義而趨、見善而行的點點滴滴。
營口的冬天,天寒地凍。曾經有一些環衛老人,把方便面藏在身后,跑到店家想要點開水,因為不好意思開口,徘徊好久又默默離開;還有一些環衛阿姨因雙腳沾泥,怕弄臟機關大樓潔凈的地面,不敢進去上廁所。今年,營口市工商局率先垂范,為環衛工人提供熱水、熱飯和休息處。不久,在營口市招商引資暨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動員大會上,營口市委主要領導提出,社會風尚和市容市貌都是營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商局的做法值得推廣。第二天,營口市委宣傳部在市直媒體和網絡平臺發出《一封有溫度的倡議書》”,號召愛心單位加入關愛環衛工人行列,為他們提供一個避寒、歇腳、喝熱水的休息點。市總工會投資在市區主要環衛保潔區段為環衛工人建造20個休息室。
環衛工人王蘭鳳、陳麗珍在市工商局設立的休息室里休息。 何淼攝
這天上午,環衛工人陳麗珍和王蘭鳳正在市工商局為他們專門設立的休息室里喝水看報,提起環衛工休息室這個事,陳麗珍動情地說著,“感覺這里像家一樣,很溫暖,有人關愛的感覺,真好啊。”
陳麗珍,從事環衛工作已28年,無論天氣多惡劣,上早班的她都堅持每天凌晨3點開始第一輪清掃,第一輪清掃結束后趁空閑回家吃口早飯,7點又開始第二輪清掃。日復一日,天天如此。“以前冬天是最難熬的時候,帶的熱飯沒多久就涼了,到處找熱飯的地兒。刮風下雨,就在樹底下避,累了就在馬路邊上坐,現在好了,隨處可見我們的休息點,有熱茶,有熱飯,有熱炕,有暖氣,身子暖了,心里也是暖洋洋的,真心感謝政府啊。”陳麗珍說到這里,臉上露出了笑容。
關愛環衛工人是營口打造良好“營商環境”的一個側面,近年來,營口市委、市政府牢固樹立“環境是金”的理念,加強頂層設計,采取政策落實、簡政放權、誠信體系建設等舉措,同樣用這種將心比心的關愛溫暖每一個投資者。
時間就是金錢,這種關愛首先體現在速度上。在中國(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營口片區綜合服務大廳,記者見證了“營口速度”。營口片區推行“多證合一”,已實現46證合一。綜合服務大廳里設有27個窗口,承接的89項許可審批事項全可在這里辦理。一個前來辦理耐火材料進出口企業手續的工作人員說:“以前辦手續,需要在市里東奔西跑工商局、國稅局、地稅局、銀行、外經貿局、海關、商務局、外匯管理局等許多地方,既要網上錄入,也要網下排隊,辦完全部手續,最快也得一個月。現在在綜合服務大廳一個窗口就能受理,3天就能辦完,最多不會超過7天。辦理情況通過掃一個二維碼便一目了然。”這種做法,真正做到了讓商戶少跑腿,讓信息多跑路。截至9月,營口片區已落戶企業1300多家,注冊基本金780多億元。
商戶在營口片區綜合服務大廳辦理業務。 何淼攝
營口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把能放的權堅決放到位、能減的審批減到位,去年12月組建了行政審批局,實現了“一枚印章管審批”,原29個部門的269項審批權限由審批局一個主體實施,將原90個審批科室精簡到9個,審批人員由238人減到64人,已取消101個審批要件,簡化了審批流程,變串聯審批為并聯審批,實行審批項目“一窗受理”。遼寧中天企業集團董事長于寶全說:“我們是營口市行政審批體制改革的見證者,也是受益者。我們今年在營口投了兩個項目,在審批局僅用20多天就辦好了幾個證,年內可實現8億元投資。”
“過去我們的思路是研究怎么不行,現在是研究怎么行,這種思路的轉變是打造良好營商環境的關鍵所在。營商環境的核心還是在人,在人的理念、精神,在人的心胸、情懷,在人的狀態、作為。”營口市行政審批局局長趙德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樂居之城:旅游、文化雙璧同輝
“遼寧團山國家海洋公園有著綿延8公里長的神奇海岸線,如蛟龍盤踞在遼東灣北部。龍首是原生態濱海浴場,龍身是形成于18億年前的海蝕地貌崖岸,龍尾是古船陳列走廊和紅海灘涂,是4A級旅游景區,更是東北唯一的國家級海洋公園。”營口北海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宣教中心主任任春語帶自豪地介紹著。
團山國家海洋公園海濱的海蝕地貌,是海洋地質應力作用的結果,有海蝕崖、海蝕洞、海蝕臺、海蝕橋等,景觀獨特。 羅華攝
海邊的礁石被海水沖刷得早已不是本來的面貌,各種貝類層層附著在上面,密密麻麻的,很多大礁石上都有人蹲在上面時不時揮動著胳膊,劉桂蘭就是其中之一。“我在挖蠣蝗,早上6點多就來了。”
劉桂蘭家住在離海洋公園不遠的村子里,一直以打魚為生。自海洋公園開業后,家里開起了為游客提供方便的雜貨店,她自己也時常來園里賣些海貨,日子越來越紅火起來。
專心挖蠣蝗的劉桂蘭。 何淼攝
劉桂蘭挖蠣蝗的裝備很簡單,一個小手鎬、兩個裝水果罐頭的玻璃瓶子,其中一個已經裝滿了泡著海水的蠣蝗肉。“這個很好挖的,你看拿鎬一扣、一挑,忙一上午能弄兩瓶。”劉桂蘭的一招一式透著一股熟練勁兒。
走出公園大門,街道兩旁開滿了漁家樂、農家樂。走進一家紅運飯店,老板娘宋麗韞熱情地迎了上來。“北海當地的海鮮深受游客喜歡,尤其是沈陽、鞍山的游客,隔三差五就會來吃海鮮,最受歡迎的是海鮮大餐,量大美味還實惠,有些還是北海本地特有的小海鮮。游客也可以自己買了海鮮再來店里加工,就象征性收個煤火費。一年最火的時間是7月10日到8月25日左右,以前純打魚,一年賣魚的錢也就10萬塊,現在搞了特色漁家樂,連吃飯帶住宿一年光利潤就能有15到20萬。”
蓋州市旅游局局長崔永敏這樣介紹,“海洋公園投入使用3年多的時間,年均游客可以達到百余萬。漁民看到了商機,從單純的打魚,發展成售賣泳衣、泳圈等周邊產品,經營漁家樂、農家樂,安排游客吃飯住宿,形成了一個上下游產業鏈。同時解決了一部分當地青年人就業的問題。”
來營口玩,鲅魚圈是必不可少的一站。美美的吃上一頓海鮮,再泡泡溫泉,這種享受讓人無法抗拒。
皇家園林酒店是鲅魚圈眾多海鮮、溫泉酒店中的一家,一到飯點兒,前來店里就餐的人絡繹不絕。“今年禁海時間較長,所以9月開海之后,打上來的海鮮又大又新鮮。”酒店經理隨手從水箱里撈出一只看著足足有二斤的飛蟹邊說邊指給記者看。“我們和漁民合作,租了三條漁船,不管漁民打上什么全都收購,每天上午直接送到酒店。飛蟹和蝦爬子(皮皮蝦)最受歡迎,人均能消耗一斤半左右,最火的一天海鮮消耗量達到了1100余斤。”
流經營口北部的遼河。 羅華攝
在營口市遼河大街西段,有一條遼河老街,全長1.3公里,兩側現存百余年式樣各異、中西合璧的近代建筑31處。1726年在附近修建天后行宮(西大廟)時,遼河老街就已店鋪林立了。到1861年營口正式開港,成為當時東北貿易往來的樞紐,這條街就成為繁華的商貿中心。夜晚的遼河老街,街燈亮了起來,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看著具有強烈時代特色的建筑,耳邊不時響起“大白梨老式汽水”的叫賣聲,令人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百年前,對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蘊有了新的體會。
漫步到老街中段,有一棟土黃色的二層小洋樓。“‘泰順祥’以前是專門售賣茶葉的大茶貨鋪子,始于1876年。現在變成了茶館,既可以品茶又可以聽京韻大鼓,日、韓、東南亞等地的很多外國游客都慕名而來。”茶館的“掌柜”如數家珍,娓娓道來。
“泰順祥”的京韻大鼓表演。 何淼攝
在營口,還有一個遼寧省唯一的地方劇種——遼劇。在蓋州遼劇團,遼寧省遼劇振興會會長肖長生給我們講述了遼劇的起源和發展。“遼劇是在蓋州皮影的唱腔音樂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蓋州皮影起源于明末,清時達到鼎盛。蓋州皮影受河北灤縣樂亭皮影的影響而豐富了唱腔,又融入了遼南地區的風俗、語言,形成了一套唱腔體系,成為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1956年,一個民間皮影藝人大膽地用舞臺代替了影窗,用真人代替了影人,用真嗓代替了假嗓,排出了農村小戲《白楊樹下》,令人耳目一新,受到熱烈歡迎。后來定名為‘影調戲’,又叫‘遼南戲’。”
蓋州皮影戲傳承人林世敏正在進行皮影戲表演。 熊旭攝
據王曉敏團長介紹,蓋州遼劇團始建于1980年,多年來堅持“文藝惠民”,深入農村、企業、社區演出,同時本著“抓精品,拍好戲,出人才,興遼劇”的宗旨,排演了大中小幾十臺劇目,并多次獲得榮譽。今年7月,蓋州遼劇團在北京梅蘭芳大劇院演出了現代題材遼劇《養女情》,這是遼寧省唯一參加中宣部、文化部舉辦的“全國基層院團戲曲會演”的入選劇目。
在鲅魚圈區市民活動中心三層老年大學的手工藝制作教室,我們遇到了一群正在上課的老人。一位老奶奶說,她2011年進入老年大學,“我在家待著也沒有事情做,上這兒來,就是為了把老年生活安排好,老姊妹們都在這里,在這里大伙可以一起玩。”
在老年大學,一個星期兩三節課,按照老師的課表進度以學期為單位教授課程。2017年上半年,這個班學習的內容就是做布貼畫,按照圖樣打板后,在老師的指導下,一周左右的時間就能完成一幅完整的布貼畫。
老年大學的這間教室墻上掛滿了“老學生”們親手制作的課程作品:布貼畫版的“四大美女”個個儀態動人、易拉罐做的精致雕花、絲帶繡出的作品、爆米花拼制成的梅花……
老年大學的學員正在學習手工藝制作。 何淼攝
據市民活動中心工作人員介紹,市民活動中心建筑面積2.5萬平方米,主樓5層,輔樓2層,是區政府的惠民工程,活動項目琴棋書畫、文化體育無所不包,全部對廣大市民公益性開放,目前每天參加活動的市民有2500人次。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營口人說,開放是他們的城市特征,包容是他們的地域文化。營口的河魂海韻孕育的自信豁達、海納百川的精神,必將激勵營口人按照黨的十九大戰略部署,科學謀劃好營口的未來,站在新時代的起點,把各項改革任務落到實處,把各項工作推向前進。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