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17-12-01 16:51:12
新華社濟南12月1日電(記者王海鷹)在濟南,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是艾滋病患者,但他們陽光、開朗,樂于助人,他們是溝通醫生與病友之間的“橋梁”,更是幫助新發艾滋病患者走出陰霾、重燃希望的“天使”。
他們是“在一起”志愿者。
“在一起”志愿者組織是濟南市傳染病醫院皮膚科主任、山東省首家艾滋病抗病毒治療定點醫院專職醫生王春梅2013年夏天發起組建的。今年27歲的天天(化名)是最早一批志愿者之一。“他有比較強的溝通、協調及組織能力,又是學醫的,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患者有些不便跟我溝通的話,跟他講無障礙。”王春梅說。
治療艾滋病的藥物比較少,如果不按時吃,容易產生耐藥性。一旦產生耐藥性,換藥機會很少,因此按時吃藥顯得尤為重要。
天天他們每天要做的,就是提醒病友按時服藥、及時復查,提醒他們進行安全的性行為,有時也要陪護重病號。艾滋病重病號入院后,患者家屬出于保護隱私的需要,不便請假,陪護重任就落在了志愿者身上。
“我們陪護了很多重病號,有的陪他走完生命的最后一段路,也有的在我們的陪護下重獲健康。曾經有一個病號持續高燒,內心十分恐懼,我們24小時陪他,給他擦拭身體,用冰塊降溫,一周后他出院,現在身體很好。”天天說。
這是最讓志愿者們欣慰的。他們把陪護視為“愛心傳遞、抱團取暖”。
很多艾滋病患者剛剛確診時會有一段心理低落期,還有一些人會采取極端行為,試圖了結生命。37歲的楊陽(化名)回憶起2013年下半年剛剛查出感染了艾滋病毒后,“第一反應是不想活了,會想未來怎么辦,如何面對父母、面對家人?那一個多月,把自己封閉起來,誰都不想見。那種煎熬如同煉獄。”
“恐懼源于無知。”網店店主寶寶(化名)做志愿者已經兩年多,他說,自己也有過3個多月的迷茫期,后來在“王媽媽(王春梅)”這兒找到了活下去的力量,她說只要每天按時吃藥,戒煙戒酒,合理飲食,壽命幾乎不會受影響。它不過就是一種需要終生服藥的病,和高血壓、糖尿病一樣。
這樣的話,寶寶也會反復講給新病人,鼓起他們重新面對生活的勇氣。
在志愿者這里,楊陽找到了關懷、溫暖和力量,走過那段最難熬的日子,重新開始了正常的工作生活。時不時地,他還要到醫院來,找王春梅聊聊天,集中查體時幫助維持秩序、發發單號等。
“我算半個志愿者吧。”楊陽笑著,一臉陽光。
想當志愿者的人很踴躍,但不是哪個人都能當。志愿者首先要求有愛心、耐心、包容心,接受艾滋病專業知識培訓,還要經過一年的人品考察,通過后才能擔任。
目前,這一志愿者群體有近60人,他們活躍在“我們在一起”QQ群。這個QQ群類似“新兵營”,專門接納新發現的病人。在群里,志愿者們解疑釋惑,為新病人提供用藥知識、生活、精神等各個方面的幫助。3個月恐慌期過后,病人情緒穩定,走出陰霾,就會被轉到濟南各區的分群。分群里也有一些志愿者提供服務。
“在一起,就不孤單。”天天說。最讓天天開心的是,2016年,一個艾滋病感染者媽媽阻斷成功,生下一個健康寶寶。“我和王主任去看望她們,激動不已,熱淚盈眶,沒有什么比生命的延續更打動人,仿佛我的生命也獲得了新生。”天天說。
談起對社會的期待,志愿者們說,社會對艾滋病人的歧視,仍是最大困擾,希望不要戴有色眼鏡,不要把我們當罪人。
“陽光正好,無所謂秋涼。你在遠方,我過得一切如常。”這是寶寶在朋友圈的簽名,他希望所有的病友都能心靜如水,一切如常。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