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2017-12-09 21:05:12
新華社香港12月9日電 題:記者手記:以生命影響生命 向“三嫂”作最后致敬
新華社記者 張雅詩
她是大學宿舍勤雜工,也是大學名譽院士;她從未受過正式教育,卻讓無數飽學之士敬仰。
在香港大學當了40多年勤雜工的“三嫂”袁蘇妹于11月24日離世,享年90歲。其家人為她在8日晚設靈、9日舉殯。許多身份顯赫的人士前往向“三嫂”作最后致敬,他們大多數是在學生時代受過她照顧的港大校友。
2009年,這位普通老人獲香港大學頒授名譽院士銜,全因她對大學住宿生實實在在的、無私的付出。
1957年,“三嫂”隨丈夫到香港大學一座名為“大學堂(U Hall)”的男生宿舍工作,每天從早到晚忙于打點住宿生的起居飲食——買菜、做飯、打掃衛生。她還常為住宿生煮夜宵、做甜品、煎藥等,做大堆額外功夫,卻毫不計較。大學生活中,學生與父母不常見面,“三嫂”明白年輕人需要關心,樂于聆聽他們的心事,充當輔導。“三嫂”的愛心舉動暖盡人心,被贊“眾人母親”和“U Hall之寶”。
數十年從事最基層的工作,結果換來最崇高的回報。“三嫂”獲頒名譽院士那天,一眾舊生齊聚于頒授典禮上,為“三嫂”送上熱烈祝賀,他們甚至比“三嫂”表現得更興奮和激動。
值得一提的是,獲頒授大學名譽院士銜的,向來都是深具名望的人。當時與“三嫂”一同獲頒這一殊榮的就有著名銀行家柯清輝、富商李兆基長子李家杰等,唯獨“三嫂”是個寂寂無聞的平凡人。港大這一“破格”舉措,在社會上引起了積極正面的反響。自此,“三嫂”的故事家喻戶曉,她也成為港大的標志性人物。
港大名譽大學院士的贊辭對“三嫂”如此評價:“‘三嫂’無受過正式教育,但她對高等教育界作出很獨特的貢獻,就是以自己的生命影響U Hall仔(即大學堂住宿生)的生命。她就像他們在宿舍的母親,不單細心照顧他們,亦栽培他們成為社會有用的人才。”
在“三嫂”的喪禮上,屏幕播放著她生前與家人和大學堂住宿生互動的片段。畢業于不同年代的U Hall仔聚首于“三嫂”靈前,緬懷過去美好的回憶。
“‘三嫂’對人很好,從不計較回報,把我們照顧得很好,宿舍就像我們的家。”上世紀60年代住在大學堂、現為港大醫學院名譽教授的梁乃江說。
“三嫂”半生奉獻給大學堂,伴著一代又一代U Hall仔成長,見證著他們學有所成。昔日的莘莘學子,如今不少成為醫生、律師等專業人士,也有城中名人。今天,他們陪伴“三嫂”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為她平凡卻光輝的一生劃上圓滿句號。
大學堂官方社交網頁說:“再見‘三嫂’,你為港大留下了光輝傳承,我們會懷念你的馬豆糕,大粒西米紅豆沙,親手調配甜酸苦辣的Hall Blood和無私的愛。”
1998年,大學堂舊生為“三嫂”舉辦一場榮休盛宴,答謝她多年來的辛勞。其后十多年,“三嫂”仍積極參與大學堂的傳統活動,包括在新生加入大學堂的儀式上,幫忙調制Hall Blood——一款混合了辣椒汁、番茄汁等不同材料的飲品,新生喝過才稱得上為大學堂一分子。
在一次大學堂團年聚會上,記者觀察到,不論是哪一個年代畢業的U Hall仔,都對“三嫂”尊敬有加,到達酒樓后第一件事就是向“三嫂”熱情問好,然后彼此閑話家常,好像有說不盡的話題,場面溫馨。
“三嫂”為人直率真誠,且心思細密,她將新舊住宿生的名字、個性、喜好都記在心上,足見她對人每一個人的重視和愛護。記者數年前認識“三嫂”,沒想到她和女兒年年寄來賀年卡,落款親手寫上“三嫂”,這是除了自己名字以外,她會寫的字。
“三嫂”所做的看似微不足道,但當中的細節和心思,往往最感動人心,充分體現出她曾說過的“拎個心出來對人”。這是她待人處事之道,也是她受人敬重、愛戴的原因。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