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日報
2018-01-27 09:44:01
“月宮一號”牛在哪
月球,作為地球的近鄰,自古以來便是人們的關注焦點。在我國傳統神話故事中,人們想象月球上有宮殿,稱其為“月宮”“蟾宮”。這些古代人民浪漫瑰麗的想象,今天正逐漸成為現實。“月宮一號”作為我國首個、世界第三個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地基綜合實驗裝置,以及世界首個成功的四生物鏈環人工閉合生態系統,將為我國的載人航天工程與探月工程,提供重要支撐。
1月26日,準備入艙換班的一組志愿者入艙前宣誓。 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攝
當然,大家一定對“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以及“四生物鏈環”這兩個詞感到陌生。我們知道,生命保障是載人航天的一項關鍵技術。宇航員離開地球,在遙遠的太空中生存,離不開空氣、水和食物。然而,目前的載人飛行器和空間站中,所采用的生命保障系統為攜帶式或物理化學再生式,其往往需要在一定周期內對物料進行補充,以維持生命保障系統的正常運行。而人類在未來進行深空探測,構建月球、火星基地,由于距離遙遠,運輸成本極高,因此需要“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其利用生物技術,原位循環再生人類生存所需的氧氣、水和食物,通過系統內循環的方式,減少外部物料輸入,提高系統閉合程度,降低運營成本。
在正式進行火星、月球基地建設之前,需要建立地基綜合實驗驗證系統進行技術驗證。前面我們提到,我國是世界上除俄羅斯與美國外,第三個建立此類系統的國家。從結果上來說,中國、俄羅斯、美國的系統都獲得了成功,但是從技術上來說,我國的技術顯然要更高。原因就在于,俄美所采取的技術,都是由人-植物組成的“兩生物鏈環系統”,而我國采取的是由人-植物-動物-微生物組成的“四生物鏈環系統”。
一個生態系統中,物種數越多,其穩定性就越強,當然這也意味著技術復雜度也越高。美國和日本曾經嘗試過四生物鏈環系統,但都以失敗告終。而“月宮一號”在2013年建成,并于2014年成功進行3人105天的長期密閉實驗,系統閉合度達到了97%,循環再生了100%的氧氣和水,55%的食物。這標志著我國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技術已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
當然,對于該項技術的研究探索步伐不會就此停止。經過三年的研究和發展,就在2017年5月10日,“月宮一號”開始了新的征程——進行長達一年的長期密閉實驗。這個被稱為“月宮365”的實驗讓兩組共八名志愿者進入“月宮一號”中生活。在2017年7月9日,一組四名志愿者在入駐60日后,與二組四名志愿者換班;而在2018年1月26日,二組志愿者結束其200天的艙內居住生涯,與一組志愿者再次換班。在兩次換班的過程中,“月宮一號”內部在較長時間內有八人進駐。在這種人數增加一倍,二氧化碳產生量增加近乎一倍的狀況下,空氣循環系統經受住了考驗,這也證明了“月宮一號”這一四生物鏈環系統的穩定性。
而二組志愿者200天的連續駐留時長,也打破了由俄羅斯科研人員創造的連續駐留180天的世界紀錄。同時,“月宮365”實驗也自此進入沖刺期,一組志愿者們將完成最后105天的實驗。2018年5月,如果實驗最終成功完成,將刷新人工閉合生態系統的連續運行時長紀錄,在人類航天事業的長卷中,留下一筆壯麗的“中國紅”。
(作者:姚智愷,系“月宮一號”團隊成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究生)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